中新網寧波6月20日電(見習記者 林波)“冬天種蔬菜果蔬,夏天養殖南美白對蝦,在同一塊地域里面,既可以種蔬菜,又可以從事漁業生產,通過蝦—草—鵝—魚的生態循環輪作模式,不產生任何廢棄物?!苯?,在浙江“走基層建設美麗浙江”集中采訪活動上,寧波市象山縣新橋鎮副鎮長陳頂峰大力推薦新橋鎮的家庭農場。
自2003年象山縣提出創建生態縣目標以來,2004年10月象山縣成為了國家級生態示范區,2011年10月被浙江省政府命名為省級生態縣。這些年來,象山縣新橋鎮大力發展家庭農場,創新農業生態循環模式。
大力發展家庭農場
象山石昌(現代漁業)家庭農場位于象山縣新橋鎮,是集育苗、養殖、銷售于一體的南美白對蝦全大棚養殖場,是象山典型的知識型和技能型家庭漁場,主要以家庭成員為生產、技術、銷售骨干。農場擁有養殖基地600畝,其中標準鋼架大棚276畝,固定資產1800萬元,并帶動周邊形成浙江省規模最大的3000余畝南美白對蝦全大棚養殖基地。
2009年以來,象山縣大力推廣漁農牧三業結合生態循環輪作模式,主要特點是以南美白對蝦全大棚養殖為主,一年養殖二茬對蝦,在每年11月至第二年4月這近6個月養殖空閑期,在塘內栽種一季蔬菜、瓜果和牧草等農作物,種植的蔬菜、瓜果直接上市。上半年農場種植了460畝的西紅柿、夜開花等蔬菜,由于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農藥,被各地經銷商和超市搶購,產品供不應求。
在現場,記者看到,石昌家庭農場的養殖塘里養著浙東大白鵝,一旁的大棚里養殖著南美白對蝦。據陳頂峰介紹,現在正是南美白對蝦上市的季節,一斤南美白對蝦每斤可以賣到23元。
在一旁的西瓜地上,泮孝球正在摘西瓜。他告訴記者,這塊地原來是養蝦的,抽干水后用來種西瓜肥料較足。“這是我摘的第三波西瓜了,這里種出來的特別甜,銷量非常好。”
尋求生態循環模式
據了解,石昌家庭農場采用全大棚“蝦--菜(瓜)”等生態循環輪作模式能夠有效吸收池塘底質的氮磷,能使塘泥氮磷含量下降20--30%,達到了改善池塘底質的目的。其中2012年種植的16畝甜瓜畝產值9000元、畝效益5000元以上。2013年種植了200畝的西紅柿、夜開花、茄子、花菜等有機蔬菜;同時引進“泰國國魚”筍殼魚等新品種混養,實現生態和綜合效益雙豐收。
陳頂峰指了指一旁的鵝塘和南美白對蝦的養殖塘以及西瓜地說道:“現在我們鎮上尋求的是生態循環模式,不產生任何污染。”
談及創辦農業生態循環模式的家庭農場,泮孝球表示:“主要是能增加經濟效益,并且不產生污染?!?/p>
經過幾年的發展,泮孝球告訴記者,現在每年的產值效益可以達到每畝地2萬元以上,其中南美白對蝦每畝月1.3萬元,種植瓜果蔬菜約7000元,“就是說一畝地,我可以產出兩塊地的產值,另外也不會產生各種廢棄物和污染。”
在陳頂峰看來,農業生態循環的模式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生態、效益與農業的功能結合起來,除此之外把農業的觀賞功能、旅游功能、農業的文化結合在一起?!?/p>
據了解,目前新橋鎮有36家農村合作社,13家家庭農場,占地面積約1.6萬畝,農業產值1.6億人民幣。
創建國家級生態縣
通過生態縣建設的有效實踐,象山縣的生態經濟不斷壯大,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生態文化大力弘揚,群眾對環境質量的滿意度得到提高,實現了區域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據統計,2013年,象山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3.8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0.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61.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9.9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漁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40175元和18127元。全縣規上工業產值達到470.9億元,共有億元企業85家、高新技術企業43家、上市企業5家。
象山全縣空氣質量總體保持在優良水平,自去年4月份開始檢測PM2.5以來,優良率為88.3%,居寧波全市各縣市區前列。水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地表水水質基本達到功能區要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在100%。城鄉綠化造林成效明顯,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12.7平方米,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5.6%,其中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面積達44.2萬畝。
日前,中共浙江省委十三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在杭州舉行,全會明確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的主要目標:到2015年,美麗浙江建設各項基礎性工作扎實開展;到2017年,美麗浙江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到2020年,初步形成比較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爭取建成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和美麗中國先行區。在此基礎上,再經過較長時間努力,實現“天藍、水清、山綠、地凈”,建成“富饒秀美、和諧安康、人文昌盛、宜業宜居”的美麗浙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