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最要害的問題是什么呢?似乎不是社會、經濟問題,而是人們的價值觀念問題。我們在物質、精神以及人自身的基本課題上,已沒有一個公認的、穩定的、讓人信服的認知標準。傳統文化的、意識形態的價值標準,已是一片廢墟;西方文化的價值觀念,播下龍種、收獲的是跳蚤。整個價值體系處于一種多元、失范、混亂的狀態。人心是社會的源頭。當每個人的心不再把真善美作為人生追求,而把假丑惡奉為成功的“秘笈”,這個社會必然亂象叢生、危機四伏。青少年的成長在市場化、世俗化時代,又沒有足夠的人生閱歷和文化修養,則最缺乏抵抗力和免疫力。這一代人的生活情狀、心理世界、精神狀態乃至人生軌跡,關乎個人命運、國家命運和社會的未來。
今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描述中國80后一代人的生活和精神狀態的《中國式二代》一書,在寬闊的社會背景上,逼真地揭示了其不同的價值觀念導致的人際沖突和人生命運。它描述了一群“官二代”、“富二代”、“窮二代”的“問題學生”,以及他們的生活、學習、交友、戀愛、打工、出國等故事。作者不僅淋漓盡致地描繪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和乖張行為,同時探幽索隱地敞開了他們混亂、迷茫、叛逆的情感精神世界。
作者晉陽在后記中說:“我想寫一本形似《麥田里的守望者》的小說,只不過我把重點放在了21世紀現代中國急劇分化的不同階層的年輕人身上,希望能以我作為80后尾巴上的青年人點點滴滴的生活感悟,為不同階層和身份的年輕人送上共同的一種思考、一些祝福和一份希望吧。”創作于1951年的《麥田里的守望者》,講述的是出身于中產階層家庭的16歲少年霍爾頓,被學校開除后,在繁華都市紐約一天兩夜的流浪經歷,反映了二戰后美國青少年矛盾混亂的人生觀和道德觀以及他們的叛逆行為,成為美國當代文學的經典之作。60年之后,中國社會告別“革命”,進入一個現代化、市場化、世俗化時代。雖然與美國的制度、文化大相徑庭,但在經濟增長、資本狂飆、貧富擴大、矛盾叢生的背景下,各階層特別是年輕一代,出現了嚴重的精神問題與危機——固有的價值體系和觀念已經崩潰,新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還沒有建立起來。人們無所適從,聽任感性和欲望驅使,陷入一種深重的迷惘和糾結之中。這種精神狀態與美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精神狀態如出一轍。作者在《中國式二代》中,不僅設置了一個與霍爾頓相似的青年學生“我”的視角人物形象,而且表現了與《麥田里的守望者》類似的主題思想——一代青年的反叛與探尋。
這是一群來自社會各階層的80后學生。他們與父輩、師長的要求格格不入,與現行的教育和考試制度處處抵觸,充滿了反叛意識和自主訴求。他們不再以書本、學業、理想為重,而是沉湎在炫富、酗酒、戀愛、同居、網游、賺錢。他們有就業生存的壓力,但應對壓力的方式常常是非正常的。他們當然有高尚的追求,但是追求與現實屢屢沖突——這是一個價值觀念失范的時代。中國傳統文化中重仁義而輕利益、揚理性而抑欲望、尚精神而貶物質的倫理道德觀念,西方文化中對自由、平等、獨立、博愛的價值追求,在這一代年輕人身上幾近失效。同時,他們缺乏一種引導人向真向善的宗教信仰。雖然打的是自我、自由、開放的旗號,但實質上奉行的是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現代文化中一些負面的價值觀念。譬如,中國文化中的權力至上、等級觀念。如,作品有這樣一個情節,同學聚會吃飯,座次都要按父母官級的大小而排序,每個人“對這個潛規則還是很知心的”。譬如,西方文化中的功利主義、拜金主義。作品中的男學生為了賺錢可以去組織英語四六級考試的高科技作弊活動。而女學生則公然宣稱:“咱們女孩就是得找個有錢的男人才行。那些窮鬼就非誠勿擾好了!”盡管他們不能代表80后的全部,但足以反映出年輕一代的價值觀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