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海明威、福克納、厄普代克、莫里森等在獲獎前已聲名遠揚的前普利策獎得主相比,2014年美國普利策小說獎得主唐娜·塔特(Donna Tartt)及其作品引起的關注確實少得多。領教過現代主義作品的深刻晦澀,見識過后現代主義作品炫目的技巧之后,翻開近800頁的《金翅雀》,我最大的 感受是其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和在敘事形式上的簡單和樸實。小說繼承了講故事的傳統,選取了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以一幅荷蘭名畫《金翅雀》為線索,用倒敘的 手法講述了主人公西奧多·德克的成長故事。
被困在阿姆斯特丹一間旅館里的主人公,平安夜夢到了母親,這個夢揭開了他塵封的記憶。故事閃回到了改變主人公命運的那一天:13歲的德克在學校 里表現不佳被勒令叫家長。母親帶他去見老師的路上突遇暴雨,母子倆躲進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富有藝術素養的母親一下子被17世紀的一幅畫作《金翅雀》吸 引,德克的目光卻被正賞畫的一位紅發小女孩牢牢拽住。突然間一聲巨響,是恐怖分子的炸彈襲擊……
德克在昏迷后醒來,認出身邊一位垂死的老者正是陪在紅發女孩身邊的老人。老人叫韋爾蒂,臨死前將一枚戒指交付給德克并授意他(德克認為如此)拿 走《金翅雀》,于是德克慌亂中離開了博物館,帶走了戒指和那幅畫。德克的母親和韋爾蒂一樣在爆炸中喪生,他暫時寄居在好朋友安迪·巴伯家里。期間,德克找 機會拜訪了韋爾蒂的合作伙伴詹姆斯·霍巴特,歸還了韋爾蒂的戒指,并再次見到了在爆炸中受到重傷的紅發女孩皮帕,她對德克也印象頗深。不久,她離開紐約, 隨親戚前往德克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