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讀者的又一道精神文化大餐,“百年學脈——中華現代學術名著系列講座”在首都圖書館開講。主辦單位商務印書館與首都圖書館邀請知名專家學者,為我們講述中華現代學術發展脈絡,帶領讀者重溫那段傳奇歲月,走進名家大師的精神世界,探尋百年學術經典的當代意義。
名家大師燦若星辰,鑄就現代學術經典
百年前,張之洞曾著《勸學篇》,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當時,清廷已是病入膏肓,國勢頹危,列強環飼,傳統文化頻頻遭到質疑,西學新知頃刻涌入。一時間,中國傳統學術受到沖擊,中西學并立,文史哲分家,新的學科不斷興起,局面令國人眼花繚亂。
在各種學術思想、學術流派的交鋒中,中華現代學術得以不斷前行,文、史、哲、政、經、法等現代學科逐步建立,傳統知識與思想得到重新整理與闡釋。中華現代學術的轉型便是完成于這個亂象中。新舊學術的激烈交鋒與對峙中,以章太炎、梁啟超、王國維、蔡元培、胡適、魯迅等人為先聲,涌現出一代代引領風騷的學界泰斗成就了一大批學術名家,鑄就了舉世矚目的眾多經典學術研究成果。學術與思想的變化,也帶動了社會各領域的全面轉型,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打下了基礎。時至今日,中華現代學術已走過百年歷程,百年學術燦若星辰,眾多學術大師煊赫留名,其風度令后輩學者高山仰止。百年現代學術歷程在幾千年中華精神文明史上寫下了厚重的一筆。
辨章百年學術脈絡,再現大師傳奇風采
溫故而知新,述往事而思來者。百年中華現代學術的發展成果需要后人去總結和繼承。與中華現代學術相始終的商務印書館,自2011年起,開始推出《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該叢書收錄上自晚清下至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海外華人學者的經典學術名著,涵蓋文學、歷史、哲學、政治、經濟、法律和社會學等學科領域,第一批100種已經出版,第二批、第三批的選目的出版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以《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的出版為契機,商務印書館秉承“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的宗旨和傳播現代知識的社會責任,與首都圖書館共同舉辦“百年學脈——中華現代學術名著系列講座”,讓塵封已久的中華現代學術與大眾見面。系列講座首期共分四講:第一講“跨越與回歸——清華國學院之魂”由清華國學院副院長劉東主講,第二講“漢學雜家楊連升”由著名歷史學家楊連升的外孫蔣力主講,第三講“援古證今——愛國史家陳垣先生的讀書與治學”由陳元先生的嫡孫陳智超主講,第四講“整理千年衣柜——沈從文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由李之檀、王亞蓉主講。這四場講座將聽眾引導到梁啟超、王國維、辜鴻銘、陳寅恪、楊連升、陳垣、沈從文等大師身邊,體會大師們的所思所想,感受大師們的喜與憂,伴他們去攀登學術的巔峰,也隨他們去回味人生的跌宕起伏。
探尋中國模式思想資源,服務當代精神文化建設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逐漸受到世界的關注,也引起了不少有識之士的探究。《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的整理和出版,充分展現了中華現代學術百年的發展脈絡,并挖掘了中華現代學術對中國傳統文化、社會、歷史以及東方思想重新闡釋和現代化價值,希望能為中國乃至東方的學術、文化和思想在世界范圍內贏得一席應有之地,為人類文明、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發展貢獻中國智慧,為解決困擾西方文明的日趨嚴峻的社會危機貢獻中國力量。
“百年學脈——中華現代學術名著系列講座”,正是希望帶領讀者對百年以來中國學術的發展予以梳理,重新審視中國本土文化的演變脈絡,探尋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的思想資源,了解和認識到我們是用什么樣的思想和文化來支持今天的發展道路,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也期望為當前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進一步發展的思想闡釋。(搜狐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