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北師大校園內掛起橫幅“歡迎莫言學長回家”。在“莫言教授聘任儀式”上,莫言與“學長”這個親切的稱號再次相連。“學長”、“教授”這些稱號,也讓諾獎得主莫言顯得離讀者更親近。北師大文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張清華強調,受聘后的莫言,“將全面主持國際寫作中心,組織開展中外文學交流活動。”
諾獎之后,莫言成北師大文學院正式教授!昨日下午,“莫言教授聘任儀式”在北京北師大舉行,莫言出席儀式,并現場接受了聘書。莫言于1991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魯迅文學院創作研究生班,并獲文藝學碩士學位。學校還將他當年的學籍檔案和成績單作為禮物送給莫言。北師大文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張清華,向華西都市報記者介紹時強調,莫言此次正式就任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屬于有編制的學校職員。莫言將全面主持國際寫作中心,組織開展中外文學交流活動。”為何選他?
院方:莫言可激勵學生
2001年,山東大學向莫言先生頒發了聘書,將之聘為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兼職教授。華西都市報記者提到,此次成為北師大教授,有何特別之處,張清華表示,“我可以肯定的是,莫言在我們學校,是正式的有編制的教授。”何時開課,張清華說,“授課應該不會是常態,他會面對全校學生做一些講座。”他同時認為,作為諾獎得主,莫言來當教授,對于本校學生將是一種激勵,將會影響和推動校園形成熱烈的文學氛圍。
另據媒體報道,北京師范大學已成立國際寫作中心。莫言將擔任該中心主席,北師大還將設立莫言工作室和莫言作品展室,方便莫言講學。并非個案
作家當教授成群體現象
莫言當教授并非個案。馬原曾在同濟大學教書多年、王安憶在復旦領銜創意寫作課程、閻連科是人民大學教授、二月河受聘鄭州大學等等,已成為群體現象。
張清華表示,“作家當教員,是很正常很自然的現象。首先,比起理論型、非文學創作型教授,作家型教授會發揮他們自己獨有的作用,比如說,他們直接進行創作實踐,其文學觀點往往更為鮮活和直接,這對大學文學教育是一種有益的必要的補充。其次,雖然作家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自然而然生長出來的,但是濃厚的文學環境,對于青年學生親近文學,進而有可能成為作家很有幫助。而一流的優秀作家進入大學,與學生直接接觸,就是一所大學文學環境非常可貴的一部分。”
華西都市報記者張杰
當年導師來了:我的學生還會有諾獎
莫言攻讀文藝學碩士學位時的導師、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童慶炳也來到了活動現場。童慶炳則表示,“莫言很有才華,很多人寫黑的就是黑的,莫言能把黑色的東西寫出帶有詩意色彩的東西。”童慶炳還特別預言,自己帶的學生中,除了莫言,肯定還會有獲諾獎的。(華西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