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文學是社會現實生活土壤里生長出的文學根苗。報告文學創作的發展和推進,總是和社會現實生活的存在密切聯系。生活的豐富性,決定了報告 文學表現的多樣性。2014年的報告文學創作的收獲,脫離不開這樣的規律。在社會生活點面上接觸和描述題材對象,是報告文學創作的常態。散點開花、多面生 輝,這是2014年報告文學創作收獲的特點。要把握報告文學的滿園春色,需要走動起來逐一不斷地觀賞。
溫故知新
2014年確立了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何建明的長篇報告文學《南京大屠殺全紀實》以豐富、真實的歷史資料,從不同的角度和見聞 記錄,全面宏觀地再現了日本侵略軍在攻陷南京后實施慘絕人寰的血腥大屠殺,犯下不可饒恕的反人類罪行,為國家立法設立公祭日提供了重要的事實依據。單穎文 的《中國境內25位“慰安婦”調查》,也是用事實對當年日本侵略軍的罪惡進行文學聲討。2014年還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立60年。豐收的長篇報告文學 《西長城》,通過作家自身幾十年在兵團成長見聞和采訪積累,真實地書寫了幾代兵團人在建設開發和固守西部邊關過程中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感人故事。其中的 很多內容讀來使人感嘆唏噓,由衷地產生敬意。像《南京大屠殺全紀實》和《西長城》這樣具有明顯“史志”品格的報告文學,都是文學視野下的歷史政治文化觀察 和表達,具有獨特厚重內容和生命力量。
記憶往往會給人帶來多樣的感受。報告文學創作著眼于現實生活,時常同人們的關注熱點焦點同一。但是,這并不是簡單地與新聞式的直接表達等 同。溫故而知新,也時常是報告文學表達現實關注的方式。鐵流、徐錦庚的《國家記憶》,追蹤了最早的《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產生經過。從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開 始,《共產黨宣言》一直在山東廣饒縣鄉村奇跡般流傳并不斷發生積極的影響。作品通過一部書和幾個或更多人的理想追求與革命行動故事,書寫了一篇“國家記 憶”的奇特篇章。李春雷的《趕考》和《朋友》,前者用心感受中國共產黨人1948年“進京”“趕考”時清醒、謹慎的心態,后者回顧習近平當年在正定縣委工 作時與作家賈大山真誠平等交往的情形。雖然作品涉及的對象、內容不同,但是因為內涵莊重豐富特殊,作品對于大事件的用心整理和人際交往的細致生動記述,十 分精到。薛曉康的《悲愴蓮花路》,回顧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三千多名知識青年不避艱險,參與修筑通往西藏墨脫公路的點點滴滴。雖然最后因為工程艱險和筑路 技術能力的落后,當時并沒有修通這條公路,但當事者曾經的豪邁激情精神和無私堅韌的付出行動依然令人欽佩。王賢根、吳朝海的《千古長城義烏兵》描述的是當 年戚繼光統帥義烏兵修筑長城,為民族留下偉大的建筑奇跡工程,而此后這些義烏兵后裔又一直堅守在遼寧、河北、天津、北京等地的長城沿線,竭力保護長城,同 樣讓人有很多的信息收獲與感慨。紫金的《泣血長城》追蹤報告2010年7月16日大連中石油輸油管線發生泄漏并爆燃大火,數千武警消防等人員奮力撲救,在 這過程中產生了不少感人故事,作者的真實記錄激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