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海洋大國,要編制實施海洋戰略規劃,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加強海洋綜合管理,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妥善處理海上糾紛,積極拓展雙邊和多邊海洋合作,向海洋強國的目標邁進。
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制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采取財政貼息、加速折舊等措施,推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堅持有保有壓,化解過剩產能,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開發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著力在一些關鍵領域搶占先機、取得突破。
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是競爭高地。要實施高端裝備、信息網絡、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重大項目,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國家已設立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要整合籌措更多資金,為產業創新加油助力。
服務業就業容量大,發展前景廣。要深化服務業改革開放,落實財稅、土地、價格等支持政策以及帶薪休假等制度,大力發展旅游、健康、養老、創意設計等生活和生產服務業。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強大型農產品批發、倉儲和冷鏈等現代物流設施建設,努力大幅降低流通成本。
以體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創新創造關鍵在人。要加快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擴大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實施范圍,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職務發明法律制度,使創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制定促進科研人員流動政策,改革科技評價、職稱評定和國家獎勵制度,推進科研院所分類改革。引進國外高質量人才和智力。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堅決打擊侵權行為,切實保護發明創造,讓創新之樹枝繁葉茂。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要落實和完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扶持等普惠性政策,鼓勵企業增加創新投入。支持企業更多參與重大科技項目實施、科研平臺建設,推進企業主導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大力發展眾創空間,增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辦好國家高新區,發揮集聚創新要素的領頭羊作用。中小微企業大有可為,要扶上馬、送一程,使“草根”創新蔚然成風、遍地開花。
提高創新效率重在優化科技資源配置。要改革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方式,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政府重點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和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鼓勵原始創新,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向社會全面開放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把億萬人民的聰明才智調動起來,就一定能夠迎來萬眾創新的浪潮。
五、持續推進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
立國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進民生福祉為目的,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進步。
著力促進創業就業。堅持就業優先,以創業帶動就業。今年高校畢業生749萬人,為歷史最高。要加強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鼓勵到基層就業。實施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支持到新興產業創業。做好結構調整、過剩產能化解中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工作。統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落實和完善失業保險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政策。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健全勞動監察和爭議處理機制,讓法律成為勞動者權益的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