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毫米炮5門。)
東北海軍由于沈鴻烈的先見之明,事先藏了一艘拖駁船"東乙"號在蘆葦淺灘中,在船上放置兩尊120毫米大炮并先詳加測準距離。十月十二日清晨五點半戰事一開啟"東乙"即發炮攻擊停泊不動的蘇軍旗艦,蘇軍未料到中方有此一招,當即被擊中指揮艦橋,據中方稱在炮擊中蘇軍司令,參謀長,旗艦艦長等多人當場陣亡,但未得到蘇方資料證實,不久"雪爾諾夫"號即沉;蘇軍的另外三艘亦被"東乙"擊成重傷。
但到了九點蘇軍的飛機加入戰場,戰局馬上改觀,江平、江安、江太、利捷、東乙等5艦被擊沉,利綏艦受重傷逃回富錦。其后蘇軍飛機和艦艇集中火力掩護步兵400多人在三江口地區登陸,并對東北軍陣地發起沖擊,駐守此地的東北海軍陸戰隊第一大隊和陸軍一個營協同抵抗,擊退了蘇軍首次進攻。蘇軍調集援兵近3000人,迂回到下游10余里處,襲擊守軍側翼,經過白刃戰后,守軍大部戰死,陣地被蘇軍占領。是役東北江防艦隊傷亡300余人,艦艇幾乎全部損失,"江泰"艦長莫耀明亦陣亡。張××、路××兩團以下軍官17人被打死,士兵傷亡500多人(根據東北軍事后公布的數字,總傷亡人數為700余人)。而根據中方公布的數字蘇方飛機被擊落2架(也有資料稱是1架),軍艦被擊沉3艘,傷數艘,人員傷亡700余名(這是明輝最感到懷疑的數字,因為在全面主動的情況傷亡居然同中方相當,但由于沒有蘇軍公布的資料,暫時以此為準,另有中方資料稱蘇聯海軍傷亡70余人,較為可信)。下午2時,蘇軍進占同江城,次日退出。19日蘇軍撤走。三江口之戰規模不大,但是中蘇之間唯一一次海軍交戰,兵種齊全,有艦艇、飛機、陸戰隊,形成陸戰空立體作戰。
13日下午3時,蘇聯騎兵200余,攜炮6尊,乘船越境,向臚臏縣庫克多博卡倫進攻。卡官因兵力單薄不戰而退。
10月15日,蘇駐哈爾濱領事館被捕之蘇聯人員被東省特別區法院判刑,19日東省特區當局以“有接濟共黨嫌疑”,對蘇聯遠東銀行實行監管,由市政局,總商會和銀行公會組成保管遠東銀行財產委員會,21日南京外交部電令駐德國公使蔣作賓中止與蘇聯談判,這一系列事件對于蘇軍的全面進攻起了火上燒油的作用。
10月26日,蘇軍百余名攻占奇干縣,同日黑河電燈公司被炸毀。
10月30日,蘇軍再占同江。31日早9時,蘇艦7艘突然破壞攔江索,進入富錦江岸,與中國軍隊激戰,有少數騎兵登岸。中方的"利綏","利川"艦先后自沉只有"江亨"艦參戰,但僅發炮三發便自沉(有其與蘇軍激戰一小時,不實),艦員爭相逃命,此即富錦之役。午后7時,蘇船21艘由松花江上駛,騎兵一部由吐子元上陸,節節進逼富錦。9時,蘇艦7艘靠近富錦江岸,步騎炮兵約六七百名登陸。東北軍不戰自潰,11時富錦縣城被占。中國軍隊退向樺川。蘇軍將“文武機關分別焚燒”,通訊機關盡數破壞。將錦昌火磨等“所有面粉”“分給
貧民”,并將“械彈及軍需品盡數掠去”。11月1日晚,蘇軍步騎炮兵由東門撤走。2日晨蘇艦陸續撤走。
以后蘇軍連續起動進攻,至11月11日成立了哈爾濱戒嚴司令部,15日宣布戒嚴。
中方資料對此描述如下:
十一月十七日早七時,蘇軍以四萬余人兵力(蘇方資料都稱蘇軍當面只有7632人,但在技術兵器上占有優勢),大炮三、四百門,坦克車四十余輛,飛機三十眾架開始了大規模地進攻滿洲里和扎賁諾爾。首先在滿洲里投擲炸彈,國民黨駐軍司令部、電車房、三十八團樓房、憲兵所均被炸毀。無線電臺也被震壞,當時滿洲里防疫醫院院長被炸身亡。據國民黨軍隊稱當時是”敵眾勢猛,彈如雨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