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0月16日孫傳芳等通電討伐張作霖,奉浙戰爭開始,標志著奉系勢力沒落。緊接著11月22日奉軍第三軍團副軍長兼第十軍軍長郭松齡在灤洲召集部屬舉行會議,宣布倒戈反奉。23日,郭松齡遣兵出關,其后宣布將所部改組為國民革命軍。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郭松齡反奉”。
郭松齡是奉軍中最善長作戰的將領,所率部隊又是東北軍中最精銳的部隊,因此張作霖與日軍簽訂了“日張密約”,日軍8000余人喬裝張軍,向郭松齡軍左翼進攻,郭松齡反奉失敗被殺。
郭松齡反奉僅持續一個月,但對后來的中國歷史影響極大,無論是“皇姑屯事件”、“楊常事件”、“中東路事變”甚至“九一八事變”都與此有著密切的關系。
郭松齡反奉也標志著奉系勢力的徹底沒落,奉軍士氣為此大受打擊極為低落,此后數年屢戰屢敗。
1927年4月6日—9日,張作霖命令奉軍和京師警察廳出動數百名軍、警、特務搜查蘇聯大使館、遠東銀行和中東鐵路駐京辦事處,逮捕蘇聯使館人員及李大釗等中共黨人,搜走大量機密資料并予以發布。4月7日,蘇聯駐華大使就中國軍警搜查使館,違犯國際公例、侵犯使館尊嚴,向中國當局提出抗議。9日,蘇聯政府向中國駐蘇聯大使鄭延禧遞交最后通牒和抗議照會。10日,蘇聯同中國斷絕外交關系。此事開創了民國史上可以搜查外國使領館,逮捕外交人員的惡劣先例,甚至演變成廣州起義槍殺蘇聯副領事等人的事件。
一個月以后,奉軍主力在豫南大戰中被張發奎、唐生智部戰敗,直魯軍在津浦線被蔣介石軍隊戰敗。
1928年6月2日,張作霖發表返奉通電,3日晚上,日使芳澤逼張作霖正式簽署“日張密約”(郭松齡反奉時私訂的),張拒不接見。深夜,張作霖秘密乘火車離北京返奉。4日晨5時27分,在奉天附近的皇姑屯,張作霖所乘專車被炸。吳俊升等人當場死亡,張作霖受重傷后,也于當天死去,此即“皇姑屯事件”。
6月19日,張學良就任奉天督辦,統領奉系,12月29日,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服從國民政府。1929年1年10日張學良將原東三省兵工廠督辦楊宇霆和黑龍江省省長常蔭槐處決。翌日通電宣布楊、常二人朋比為奸,阻撓易幟,用人唯親,動用公款等罪狀。此即“楊常事件”,樹立起其在東北軍中的絕對權威。
中東件事變的爆發
1929年,張學良下令回收中東電話權,蘇聯予以默認,但蘇聯駐奉天領事庫茲涅佐夫就東三省交通委員會收回中東路電話權問題,向張學良提出抗議,要求償還百萬元安裝費。
4月,張學良召集張作相、張景惠、呂榮寰等討論中東鐵路的問題,蘇聯在談判中做出讓步,允許華人擔任商務、機務、車務、總務、會計、進款等6處處長,但要求中國方面承認中東路蘇聯工會。張學良故此認為蘇聯態度軟弱,不久即收回中東鐵路哈爾濱氣象觀測站,蘇聯亦予為默認。張學良更認為蘇聯沒有什么了不得的。
1929年5月27日,張學良得蔣介石密電。電文大意是:馮玉祥組織“護黨救國軍”叛亂,與蘇聯駐哈爾濱領事有關,讓張派人搜查蘇駐哈領事館。張學良立即密電哈爾濱特區長官張景惠(不知讀者對此人有否印象,此人土匪出身,后投靠倭賊,任偽滿國務大臣達十年之久,其人長于書法而無氣節,曾有書法言“日本之興即滿洲之興”,印于偽滿郵票,印象甚深,此為我中華民族之恥,莫忘之!),張景惠即派軍警搜查了蘇聯駐哈使館,搜走兩箱秘密資料,并稱蘇共定于本日正午12時至下午3時在哈爾濱蘇聯領事館地窖內召開“第三國際
共產宣傳大會”,以“俄人宣傳赤化,顯違奉俄協定”為由,在搜查中將前來領事館的中東路沿線各站、三十六棚地區各工廠職工聯合會、蘇聯商船局,遠東煤油局、遠東國家貿易局等負責人39人逮捕,甚至抓走蘇聯駐哈總領事,同時封閉了蘇聯職工會,并強迫中東路蘇方正、副局長停職。晚10時,張景惠電令“沿線軍警嚴加防范”。29日,張景惠下令封閉哈爾濱、齊齊哈爾、海拉爾等地蘇聯領事館。31日,蘇聯政府向南京政府提出抗議。此即為“中東路五二七事件”,成為中東路事變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