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當廣東粵劇博物館(佛山)館藏部主任楊詠濤將一把灑金折扇展示在廣東八和會館名譽主席崔頌明和粵劇名丑、原廣東八和會館鑾輿堂堂主葉兆柏的面前時,兩位老人眼睛立刻放光:這是一把58年前梅蘭芳贈薛覺先的折扇。
折扇一面是牡丹圖,旁有“覺先仁兄拂暑 梅蘭芳寫”的字樣和印章,另一面寫有:“平田泉水自成語,村口秋林日影疏;著我肩輿安穩過,半看黃葉半看書。帶得明湖水氣清,窗前雨日碧水橫;粉衣冷落青房少,妍水廉風一段情。”落款是“甲午夏至書以覺先仁兄雅屬 梅蘭芳”。崔頌明激動地掏出筆記本將字句記下來,葉兆柏撫摸鏡框,感慨不已。
葉兆柏是“梅薛友誼”的見證人,據回憶,1954年4月,薛覺先舉家從香港遷回廣州,5月隨以白駒榮為團長的“廣州粵劇工作團”乘火車到上海參加戲劇匯演,梅蘭芳、周信芳、蓋叫天等京劇大師和眾多戲迷接車,場面十分熱烈。由于在上海的廣東人強烈要求,本來沒有演出計劃的薛覺先臨時決定,急排粵劇《龜山起禍》參加匯演,梅蘭芳專門騰出時間天天在排練場守候,給予多方面協助和支持,足足陪了薛覺先一個月。
這把折扇也有一段傳奇。
2011年,崔頌明收集薛覺先的歷史資料時,從葉兆柏口中得知,上世紀50年代,一位綽號叫“佛山公”的先生特別癡迷薛覺先,他不是戲行中人,卻追隨薛覺先左右,收藏了幾乎所有與薛覺先有關的戲橋、街招、評論、報道、劇照、生活照以及私人物品,連薛覺先追悼會的花圈挽聯都一一抄錄下來。后來佛山建立“廣東粵劇博物館”,“佛山公”捐贈了許多粵劇資料,“灑金折扇”就是其中之一。經過多方調查,崔頌明得知捐贈者名叫潘炎良(已去世)。梅蘭芳這把折扇“藏在深閨無人識”,被封存在博物館的玻璃柜里。
去年9月,由廣東八和會館、荔灣區志辦合編的《八方和合———粵劇八和會館史料系列(廣東卷)》出版發行后,崔頌明又為另一本由香港慈善家梁潔華博士出資、策劃的大型畫冊《圖說薛覺先》而奔波。崔頌明請梁潔華親自致函粵劇博物館,這把珍貴的折扇才得以首次公開亮相。
這把折扇成為“北梅南薛”———京劇泰斗梅蘭芳和粵劇泰斗薛覺先之間深厚友誼的實物佐證。北京梅蘭芳紀念館也將積極提供有關“北梅南薛”的歷史資料,使中國戲曲“南北結緣”的世紀傳奇發揚光大。(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