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在滎陽不是筆者的創見,前人早有論述。呂調陽氏《群經釋地》的滎陽說,不知為何學界都不采用9年前筆者有機會讀到的這樣一本書:
程發軔著《春秋左氏傳地名圖考》(大學參考用書),臺灣省臺北市廣文書局印行,1967年11月第一版。該書共4篇:第一篇春秋地名考要;第二篇春秋地名今釋;(兩篇共271頁約30萬字)第三篇春秋地名檢查表(共77頁);第四篇春秋列國地圖(總圖5幅,分圖11幅)。該書第一篇有“鄢與鄢陵”專節,從方位、距離兩個方面否定了鄢陵說,然后引用呂調陽氏《群經釋地》,參考《河南通志》《滎陽縣志》有關記載,并從音韻學的角度考證鄢與旃然、索古音相通。最后著者論定“所謂楚漢相持之京索戰場(漢王2年,公元前205年),即鄭莊公兄弟所開辟的京鄢戰場。江山形勢,依然存在。”
據程發軔先生的女兒程時杭同志說:10年前巴蜀書社曾決定出版《春秋左氏傳地名圖考》,請兩位專家對全書進行校訂。萬事俱備,只等排印。就在這時巴蜀書社換了新領導,取消了原來的出版計劃。使該書失去了在內地出版發行的機會。如果不是這樣,《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第五卷《從春秋到戰國》里的這個疑問也許就不會出現了。(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