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夜晚,臺北上空,雷電交加,大雨傾盆,如此惡劣的天氣,更增加人們的焦慮。草山別墅中的蔣介石在狂風暴雨聲中已是人命危淺,奄奄待斃。延至晚11點50分,蔣介石瞳孔已放大,醫生仍在搶救,注射心臟刺激劑,將電極直接刺入心肌,但已毫無作用了。蔣介石在宋美齡與蔣經國的哭泣聲中溘然長逝,終年89歲。
4月16日8點5分,進行追悼和安厝儀式,蔣介石遺體身著長袍馬褂,上面覆蓋著青天白日旗。隨其遺體入殮者,有蔣介石所得三枚最高勛章:采玉勛章、青天白日勛章、國光勛章,還有他經常閱讀的四本書:《三民主義》、《唐詩三百首》、《圣經》、《荒漠甘泉》。
- 02
-
蔣介石真正死因探秘:官方報告刻意隱瞞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逝世后,臺灣當局官方為了向全島說明蔣介石病逝的前因后果,發布了一份名為《總統蔣介石治療休養及逝世經過報告》(以下簡稱《蔣介石治療報告》),這份報告的關鍵內容,刻意隱藏了蔣介石死亡的真正原因。
這份《蔣介石治療報告》,開宗明義就說:
總統蔣介石,身體素健,少有不適,此因蔣介石平日生活極有規律,煙酒不沾,養生有道所致。惟自五十一年起,蔣介石頗有小便不暢之感,經醫診查后,斷為攝護腺(即指“前列腺”,下同)肥大癥,此乃年長者常見之疾病,唯必須施行手術始能治愈。嗣經決定于是年三月間在榮總接受外籍泌尿外科專家手術,割除肥大部分之攝護腺。不意于手術后發生尿道炎、便血、尿道狹窄等并發癥,此后雖經醫生悉心醫治,各并發癥漸次痊可,以后數年蔣介石已體健如常,但因慢性攝護腺炎不時發作,雖屢經醫治,但無法根除。
這份官方版的《蔣介石治療報告》說明了蔣介石從76歲起,即苦于攝護腺肥大癥。《蔣介石治療報告》并未進一步說明蔣介石那時的病情。
1962年到1975年的14年間,臺灣當局調集了第一流軍民醫院,最先進的醫療設備、最優秀的醫護人才,成立了舉世無雙的“醫療小組”,不計代價、日以繼夜地照護蔣介石的健康,目的是要延長蔣介石的生命,讓其活得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