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觀察·年度綜述
2014年理論批評:
構建“說真話、講道理”的文學生態
□李云雷
2014年,文學批評一方面對最新的文學作品與文學現象做出及時的分析與評判,一方面也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進行調整。
其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講述中國經驗與“中國故事”、對最新發表的重要作品的關注以及青年批評家的成長等問題,引起了批評界的廣泛討論。
2014年,中國文學批評持續前行,一方面對最新的文學作品與文學現象做出及時的分析與評判,一方面也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進行調整。習近平總書 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中特別指出,“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評論工作,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倡導說真話、講道 理,營造開展文藝批評的良好氛圍。”雖然只有短短幾句話,但包含著豐富的含義,為今后文學批評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方向。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后,在文藝界引起了廣泛關注與反響,《文藝報》專門開辟專欄,刊發了張炯的《堅定人民文藝的光輝歷史 導向》、白燁的《“為人民”:創作的中心與文藝的軸心》、徐貴祥的《引領時代風氣 彰顯信仰之美》、郭文斌的《一次關于中華民族的“護生”行動》、梁鴻鷹的《鑄造靈魂 評論有責》、施戰軍的《努力促進更多精品力作涌現》等一批學習體會文章。《解放軍報》連續刊發三篇評論員文章《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文藝不能當市 場的奴隸》《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其中指出,“文藝工作者只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 品形象告訴人們什么是應該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才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 自覺行為,成為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