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詩歌的多元化發展和繁榮,越來越多的“草根詩人”持續涌現并引起詩歌界和文化界的廣泛關注。甚至像余秀華、郭金牛、許立志等詩人已經成為了文化事件。其中新媒體尤其是移動自媒體對這些“草根詩人”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草根詩人”通過個人的真實體驗和對日常生活的抒寫正在建構現實主義的新景觀。這些“草根詩人”的社會身份、日常生活、詩歌美學、社會效用和自媒體影響亟需從學理的角度予以梳理和總結。
2月9日,由中國作協創作研究部、詩刊社、文藝報社聯合主辦的“草根詩人”現象與詩歌新生態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詩刊》常務副主編商震、副主編李少君,中國作協創研部何向陽、彭學明,以及吳思敬、林莽、張清華、羅振亞、大解、劉立云、李云雷、霍俊明、張杭、饒翔、嚴彬、李壯等詩人、評論家與會研討。大家圍繞“草根詩歌”的詩歌美學與社會效應、新媒體和自媒體對詩歌生態的新影響、詩歌寫作與日常現實的關系、“草根詩人”與現實主義的新景觀等問題進行研討。
李敬澤說,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一批來自基層的寫作者引起我們的廣泛關注。他們有不同的命名,比如草根詩人、底層寫作、打工詩歌等。雖然現在我們知道了這么多的草根詩人,但這只是冰山一角。他們是龐大的寫作群體,我們雖然無法給出準確的命名,但必須充分地加以認識、評價。在談論這些詩人的時候,很多評論者強調必須去除他們的身份,單純地談論他們的詩歌,這是由意義的看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評論者者的文字里,我們能夠鮮明地看到他們的身份意識,只不過他們大多以自己為知識分子自居。因此,我們應該分析身份對于這些草根詩人的影響。同時,還應該注意到,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文學出現了新的生態,如果說,我們評論者以前可以決定什么時候去評論、怎么評論文學這些詩人詩作,但現在議程完全掌握在寫作者一邊,他們通過新媒體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這也是值得關注的。另外,在這股熱潮中,出現了這樣一種觀念,認為我們的詩歌只有10個讀者是正常的,如果有十萬個讀者,那這詩歌就顯得不那么“高大上”了。這是一種很奇怪的觀念。
- 相關閱讀
-
奇葩雷人書名不過是一種文化偽裝
奇葩雷人書名不過是一種文化偽裝 近日,豆瓣上有一則“書名為什么這么長:當代中文書名大賞”的帖子,引起眾多網友、讀者的關注,更有出版社在微信微博上公開評選“最雷”書名。 在...
-
方文山談寫作:把想到或觀察到畫面用文字具象表達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昨日下午,作為漢臺青少年冬令營的重要活動,以濃郁中國風特色詞作而征服兩岸歌迷的臺灣著名作詞人方文山,在臺灣新北市南山...
-
2014年理論批評:構建“說真話、講道理”的文學生態
新觀察·年度綜述 2014年理論批評: 構建“說真話、講道理”的文學生態 □李云雷 2014年,文學批評一方面對最新的文學作品與文學現象做出及時的分析與評判,一方面也在自我反思的基礎...
-
反腐題材影視作品應該沖破禁區
《黃克功案件》劇照《生死抉擇》劇照《大雪無痕》劇照 反腐沒有禁區。黨中央對反腐敗斗爭采取零容忍的莊嚴態度,面對如火如荼的反腐斗爭,我們的影視作品卻少有反映這場史無前例的反腐敗斗爭的力作。 當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