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乎互聯網裝修聽到的負面聲音不絕于耳,筆者作為專門研究這個行業,并期望做家裝O2O最有價值的思考,有必要針對看到的和聽到的,及行業內外人士的一些疑問,做一次簡單溝通。
文中有些內容希望行業內外的人都看看,尤其是報道過這個行業的媒體,多了解這個行業。我還是堅信,那些矢志于推動家裝行業發展,嘗試改變產業鏈條,改善裝修用戶體驗的互聯網家裝公司是應當鼓勵的,畢竟是新生事物,快速迭代,不斷創新,問題肯定有,但不影響它魔鬼的步伐。
一、“傳統家裝是實體公司,人跑不了”
一聽這話我只能“呵呵”,傳統裝修公司的獲客成本在35%以上,在產業鏈條上充當了一個“吸血鬼”的中介角色——對設計、施工和材料都缺乏有效整合能力,只能是打低價吸引用戶,各種廣告投放終端攔截高成本獲取用戶信息,銷售型設計師搞定用戶,推薦回扣高的材料,施工分包工長,增漏項不斷,至少90天的施工周期麻煩不斷,無體驗可言,不干架就不錯了。
這里面,低價攬客,后期增項,用戶不爽;銷售型設計師為買材料而銷售,嘴上抹油,用戶怎辨好壞;施工分包,增漏項成為工長利潤來源;材料商銷售成本高,只能跪舔,毫無面子可言。所以說,傳統裝修公司讓產業鏈上每個鏈條都在病態運作,一個中介做到如此地步,我也是醉了。風聲一緊,資金鏈一斷,跑路,跑路,用戶在咆哮!
二、“家裝行業競爭很激烈,市場化程度高”
這個行業看似競爭很激烈,線上燒錢,線下掃樓,還有一群姑娘站街掃碼……其實都是表象,還沒有充分競爭,行業效率太低。試問,哪個充分競爭的行業用戶體驗如此之差?被坑被騙,白花不少冤枉錢,還可能當孫子;很不透明,毛利太高,但利潤很低,銷售及運營成本高得離譜;施工、供應鏈下單及材料配送的溝通成本太高等等。一旦行業效率提升了,市場化程度更高,勢必市場復制的成本低!
三、“互聯網裝修就是個概念,是二道販子,跟傳統裝修沒啥區別”
先說說區別,主要是三點:一是獲取用戶的方式和成本差異,二是材料和施工的去中介化,三是是否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和方式改造裝修,并重視用戶體驗。這個就不展開說了,那些喊著“偽概念”的人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另外,互聯網家裝公司跟傳統家裝公司一樣也是中介嗎?如果以資源整合來看,互聯網家裝公司看似是中介,其實不是的:
1)要對所有參與者的結果負責。公司對設計有掌控,對施工有標準和嚴格的工程管控和監理制度,以及材料的F2C,每一個參與者,互聯網裝修都需要對其結果負責并追溯,最終向用戶負責。
2)對參與者是自有或可以掌控。從所有制來看,設計師是公司的員工,即使外聘的高級設計師做圖,對交付的設計圖有版權;施工有固定合作施工隊,并嚴格管控,主要是利益分配合理并有單源保證收益;再有材料,F2C可以實現家裝公司和廠家共有品牌,就看整合力和出單量了。
從互聯網裝修對傳統家裝行業的改變來看,起了推動作用。先改變了交易規則,讓信息更透明,裝修貓膩無處躲藏;以及營銷成本低了,雖然口碑很難,但最終會改變行業的走向;還有不用去工地,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信息化,降低了管理運營成本。
四、“互聯網裝修風口來了,順風而為,風投帶我飛”
這是我聽到的最糊弄人的一句話。分兩類來看,平臺模式和垂直模式,平臺模式風口已過,如建材家具交易類、裝修信息撮合類平臺,后進入的機會很少,得從一個點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