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孩子如婚后發生意外,配偶有權繼承婚前財產。如果孩子在婚后不幸去世,其配偶、孩子和父母同為第一順序繼承人,有權繼承逝者的所有財產,包括婚前財產。這意味著,如果孩子在未成年時和父母共有房產,孩子名下的房產也將作為遺產分割和繼承。作為父母,白發人送黑發人已經痛徹肺腑,現在連自己的房子都住不安穩,晚年生活情何以堪?
有沒有化解之招?房產和法律專家支招,一是可以作公證,約定子女未成年時和父母共有的房產,在父母生前,權益屬于父母所有。二是直接到房產交易中心做房產份額變更,減少子女名下的房產份額,最少可變更為1%。這樣,即使子女成年后以自己名義所購房產超標,需要征收房產稅時,至少和父母共有的房產部分,計稅量將極其有限。
房產證即將正式下崗!
房產證這事其實還真挺重要的,不過——房產證即將下崗,不動產證正式登場!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2015年11月9日,北京市正式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16個區縣的市民新申請辦理的將不再是過去的“房本”,而是不動產權證書。
目前已有北京、廣州、深圳、杭州、廈門、青島等多個城市均啟動了不動產登記制度。其他大城市如南京、大連、沈陽等等也在積極推進這項制度。
按照國家“不變不換”的原則,現有各類不動產權證書繼續有效,權利不變動,證書不更換。也就是說,舊證、新證同時都具有法律效力。
但新購房屋等不動產并首次辦理產權證,申請辦理產權變更登記、轉移登記等手續的市民,將逐步換發新的不動產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按照國家規定予以5年過渡期。
以后買房子拿的將是不動產權證了哦!搞清楚了記得要告訴其他人!
吳曉波:手上留點保命錢,剩的扔出去買房!
融哥知道很多人,對于買房這件事大家其實都挺糾結的,當自己不能完全確定的時候,我們可以先放一放,靜下心來聽聽其他聲音,比如:
吳曉波表示,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歷兩個長波段經濟周期:第一個是1978年到1997年,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從產業經濟向商品經濟轉型。
在這20年里,中國最賺錢領域主要集中在飲料食品、紡織服裝和家電行業。“那時的中國經濟是短缺經濟,是在生產線上賺錢,只要能生產就能獲取財富”,吳曉波總結說道。
第二個大的經濟周期是1998年到2014年,在這個階段,中國經濟開始由輕型化向重型化轉型。形成了“出口、投資、消費”三家馬車,房地產迅猛發展,鋼鐵、水泥、電解鋁、煤碳、石油等能源價格開始大幅上漲,中國制造業也迎來黃金10年(1998-2008年)。除此之外,這一周期另一個顯著變化就是互聯網經濟誕生,諸多互聯網企業都孕育于1998-1999年。
吳曉波表示,伴隨著新一輪的資產泡沫,中國第三個大經濟周期正在展開,這同時也意味著一個全新的創富周期。“新的產業經濟邏輯會比以往大不相同,未來的機會可能不是屬于所有人。”他表示,在此周期中,實體經濟、消費、金融、城鎮化等領域都將發生新變化。只有理解和跟上這些變化,未來10年仍然是“最好的賺錢時間”。
優質不動產仍是抗風險投資首選
對此,有著十多年中國企業史研究經驗的吳曉波當天對到場財富人士也給出了四點建議:一是加大資產的杠桿效應,是抵抗人民幣泡沫的唯一手段;二是“股權投資+支持80后創業”=贏得下一輪紅利;三是“全球化資產配置+優質不動產投資”=規避風險;四是投資自身健康和精神消費。
每年都買一套的吳曉波因為女兒求學的原因今年將置業的地點選在了洛杉磯。但他表示,不動產仍然是抵抗泡沫非常好的產品,特別是在中國地區,優質地段、品牌開發商、有天然資源的不動產仍然可以配置,因為它的抗風險能力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