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受王后之害昏睡的白雪公主
王子一吻救醒白雪公主成千古佳話
照片上最左邊的就是拉塞爾-戴爾醫生
80多年來,
一種令醫學界頗為頭疼的疑難病癥----嗜睡癥一直在困擾著人們。雖然經過了無數醫學先驅的潛心研究,但沒有一人能夠道出這種病的真正誘因。今天,兩位英國年輕醫生的悉心研究終于讓人們看到了一絲曙光。
這種神秘的病癥最早出現在1916年和1927年之間并很快漫延到全世界。患上嗜睡癥的人在失去意識和知覺的狀態下可昏睡數小時、數月甚至數年。盡管這種病癥能夠向各個年齡段的人發起挑戰,但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更容易受到它的攻擊。在該病爆發的記錄史上,數萬人(還有的統計資料稱有數百萬人)失去了生命,許多人明明還活著,但他們卻成了名副其實的“活死人”。
醫學界稱這種病為“嗜眠性腦炎”。盡管以往醫學人員并沒有成功地揭開其病源,但他們各自向世人給了各處的說法:一些醫學家認為,嗜睡癥是由一種鮮為人知的病毒所引起的;另一些則認為,它是由當時風靡一時的西班牙流感引起的;還有人認為,它是由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所使用的某種武器所造成的。眾說紛紜中,80多年過去了,但這一疾病的真正根源在醫學界仍然是個謎。
盡管這一病癥在上世紀20年代后好像已經消失了,但1948年西班牙又爆發了類似的流行病。最近幾年來,嗜睡癥(或具有類似癥狀的疾病)卻死灰復燃。其名稱也叫法不一,如有的稱埃科諾莫病(由奧地利神經病學家埃科諾莫發現)、有的稱Cruchet病,還有的稱阿庫雷里病(出現于冰島北部城市阿庫雷里)。這意味著,嗜睡癥令人無法預測,很可能,它會大規模地卷土重來。
正如病毒學家John Oxford曾說過的,嗜睡癥并不是已經成為歷史的病癥,它可能會回來。他的預言實現了:1993年,英國醫學人員就道出了一個令人不得不承認的事實----一個23歲的、叫佩吉-華愛茲的女孩就得了這種病,這距離該病大規模爆發的20年代已有70多年的間隔了。
John Oxford教授也曾試圖幫助這位可憐的女孩。最初他還滿懷信心決定從過去入手來解決問題。因此他參閱了大量20年代死于該病的死者的病歷并試圖找到病毒的痕跡。John Oxford與許多他的同行們一致認為,該病與西班牙流感有關系,但遺憾的是他們還沒有找到任何病毒和傳染的蹤跡,佩吉已經康復了。
所幸的是,當代醫學完全能夠保持病人的呼吸、飲食和預防其它疾病的感染,類固醇也能夠幫助他們為病從的大腦消炎。這樣,患有嗜睡癥的人逐漸可能會恢復正常的生活。但是在上世紀20年代,醫學家們對此疾病就無能為力了,所以導致許多病人就此撒手人寰。
90年代初,醫學家們又發現了幾例這樣的病人:包括四年前被確診的帕特里西婭-沃根。但正是從那時起,兩名年輕的英國醫生拉塞爾-戴爾和安德魯-丘奇決定揭開嗜睡癥這一人間病魔的面紗。
戴爾和丘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醫學界求助收集到以前20名患者的病歷資料。然后他們在這20名患者之間尋找共同點。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最終發現,這些患者在感染嗜睡癥之前大部分都先患過咽峽炎。從此,這兩名醫師便開始尋找導致咽峽炎發病的誘因。最令他們感興趣的就是鏈球菌和它的近親雙球菌。也就是說,這兩種細菌極可能是咽峽炎的誘因,他們的變體可能會是導致“嗜眠性腦炎”的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