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4日在線出版和8月15日出版的《科學》(Science)雜志刊發了兩篇有關癌癥研究新進展的論文,其中前一篇揭示了TGFBR1基因的變異體,是促使某些人易患結腸直腸癌的遺傳因子;另一篇則顯示,名為blinatumomab 的新抗體對惡性腫瘤具有重大治療潛力。
結腸直腸癌是工業化國家最常見的癌癥。以前的研究已知,TGF-beta 信號通路對結腸直腸癌和其他腫瘤細胞的生長具有調控作用。而TGFBR1基因負責編碼該信號通路中的一個成員。Laura Valle等在美國俄亥俄州中部地區開展的研究發現,在結腸直腸癌病人中,有10%~20%的人的兩個等位(拷貝)TGFBRI 基因中僅有1個被轉錄;在對照組中,這一數字僅為1%~3%。這種等位基因的不平衡,導致攜帶者在其一生中TGFBR1基因的表達都會有輕微的降低,從而使得攜帶者罹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增加。Laura Valle估計該地區所有結腸直腸癌病例中,大約有10%與該遺傳風險因子有關聯。
T細胞在人類與癌癥的抗爭中擔負著重要的免疫使命,然而由于腫瘤細胞能夠很好地“混跡”于正常的人類細胞之中,使得T 細胞難以瞄準頑敵“開火”,科學家一直在苦苦尋找能夠幫助T細胞瞄準腫瘤細胞的新技術。Ralf Bargou及其同僚成功研發了一種抗體蛋白blinatumomab,它能夠有效地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病人的T 細胞與腫瘤細胞結合起來,導致該癌癥的可測出或完全消退。Ralf Bargou等在病人中嘗試使用了不同劑量的blinatumomab,結果發現,在38名病人中,在每天每平方米0.0005毫克~0.006 毫克的劑量范圍內,有11名病人出現了明顯的治療反應和腫瘤的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