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發燒的病人應及時就醫,不可擅自用退熱藥或抗生素等藥物,以免掩蓋原有癥狀,造成診斷困難和延誤治療。不過對于經常發燒并已經確診的患者,可遵照醫生的建議在家里采取必要的降溫措施。
1、冷敷方法。用冷水或井水浸濕的毛巾,敷在病人的頭部、頸部、腋下、腘窩等處。每隔3-5分鐘更換一次,也可將冰塊包在毛巾或布袋里,放在額頭上。
2、冷水擦身:即用涼自來水擦拭全身皮膚。主要在腋窩、腹股溝等血管豐富的部位擦拭時間可稍長一些,以助散熱。胸部、腹部等部位對冷刺激敏感,最好不要擦拭。
3、酒精擦身:用35%~50%的酒精(無酒精亦可用白酒代替),用小毛巾浸濕后擦拭四肢、頭部、頸部、胸背部。尤其應對腋下、腹股溝處要多次擦洗。每次5-15分鐘,擦至皮膚發紅為宜。30分鐘后再測體溫,若高燒不退,可重復擦洗。但要注意擦頭部時,不能把酒精流入眼內。
4、溫水擦身:適用于小兒高熱。若小兒有發冷、臉色蒼白、青紫,可用低于體溫的溫水擦拭。
5、室內溫度不宜過高,通常情況下不要超過20℃。還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6、退熱藥均有一定的不良反應,一般情況下,體溫超過38.5℃才需服藥。部分退熱藥可致過敏,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7、物理降溫,就是用25%-50%酒精擦浴的物理降溫方法。或冷敷,在額頭、手豌、小腿上各放一濕冷毛巾,其他部位應以衣物蓋住。(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