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道】據韓國紐西斯通訊社11月25日報道,韓國研究團隊表示,經研究發現了被稱為幼年型阿爾茨海默癥的尼曼-匹克C型病的病因。
C型尼曼-匹克病是指細胞內鞘脂與膽固醇沉積導致神經細胞被吞噬,引發記憶障礙乃至智障等多種神經障礙的一種疾病。預計此次研究結果將為尼曼-匹克病進一步的診斷、治療、預防以及藥物研發打下堅實的基礎。
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25日表示,韓國慶北國立大學教授陳熙京(音)教授和裴在成(音)利用患有C型尼曼-匹克病的老鼠進行實驗時發現,骨髓干細胞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VEGF)的減少將導致鞘脂酶(SphK)活性減弱,從而導致鞘脂的沉積。而鞘脂的沉積則會進一步導致能夠將細胞內已損傷的分子和細胞器清除出去的細胞自我凈化功能無法發揮作用。
與此同時,研究團隊利用C型尼曼-匹克病患者的誘導性多功能干細胞制作出神經細胞后,發現其VEGF和SphK的活性明顯低于一般人。若向C型尼曼-匹克病患者已損傷的神經細胞內注入VEGF并增強SphK活性,神經細胞的功能將恢復正常。
陳熙京表示,此次研究利用骨髓干細胞進行實驗,發現了稀有遺傳病的發病原因,并通過誘導性多功能干細胞制成神經細胞對研究成果進行了驗證。這將為今后研究適用于臨床的治療方法提供新的方向。(實習編譯:蔡琪 審稿:李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