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患者少花“冤枉錢”——還有很多事可以做
哈醫大二院副院長焦軍東表示,自從醫檢結果互認的政策推行以來,下級醫院認同上級醫院的檢查結果執行比較好,而作為上級醫院,對于下級醫院的檢查結果確有擔心。
“比如超聲檢查,患者拿來了地市級醫院的超聲結果,我的醫生就得想一想,如果做得不行,就要重復檢查,這也是對患者負責。”焦軍東說。
當然,對重復檢查的質疑也不乏“誤會”的成分。“有時候,患者認為的重復檢查,其實并非如此,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對稱,難以從一張醫學檢查申請單上了解檢查的不同,產生誤解。”黑龍江省結核病防治院醫生金龍說。
金龍解釋說,如果一名患者在甲醫院做CT檢查,發現肺部有陰影,然后選擇到乙醫院治療,那么乙醫院的接診醫生在問診、讀片之后,極有可能讓患者再做一次CT檢查;這名患者入院做手術前,有可能還要接受一次CT檢查。第二次檢查是增強CT或高分辨薄層檢查,第三次檢查是為制訂手術方案提供依據。
如何做到既不影響療效,又讓患者少花冤枉錢?黑龍江省衛計委醫政處副處長趙昱輝表示,一是構建醫療信息服務平臺,促進醫院資源共享;二是將醫生的收入與檢查收入分離,從根本上改變檢查提成的收入辦法;三是患者多了解自己的病情,多咨詢專業醫生,以減少被重復檢查的幾率。
“此外,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對于重復檢查項目征求患者意見,并給予合理解釋,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疑慮,增強患者就醫的滿意度。”焦軍東說。
(新華社記者 張 玥 肖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