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上手時,李華陽沒少挨罵。主管總怪他對病情危害的描述不夠夸大,“讓人意識不到嚴重性,人家不想抓緊治,咱們就沒生意了!”后來李華陽學乖,在編造治愈病例時,極盡夸張之能事,卻也落了埋怨:“一個月就讓視力從0.2恢復到0.8,也有點假,改成0.5才比較合適。”
李華陽統一用“眼科專家李醫生”來署名,這令他頗有些心虛。可入職一段時間后,李華陽才發現,自己并不是部門里最年輕的“醫生”。由于這家醫院網絡部的很多崗位都不限學歷、專業和工作經驗,整個部門的平均年齡只有25歲。有的“前輩”甚至還不到20歲,做著和他一樣的工作。這些年輕人有不少都來自福建莆田,大家平常聊天,愛用家鄉話。
李華陽的同行陳曉麗,中學畢業就從老家來北京,已經在一家主治婦科的私立醫院網絡部做了兩年“網絡外推”。剛來時她連尖銳濕疣、宮頸糜爛這幾個字怎么讀都不知道,寫這類文章全靠抄。“把其他醫院網站上貼出來的類似文章復制過來,把醫院名稱、治療方法換成自己醫院的就可以了。”
“我們這類私立醫院多了,尤其是治婦科啊、男科什么的,網上的文章也很多,都差不多,大家都是互相抄來抄去,行里管這個叫 偽原創 。”陳曉麗說,這樣的文章她每天能“寫”六七十篇。
競價排名:用重金讓你搜到“我的”網頁
李華陽、陳曉麗他們寫的文章,在網上可以輕易搜到。不是因為寫得特別切題,而是因為他們所在的私立醫院網絡部里,有專人為文章的關鍵詞投了“競價排名”。
當你以“鼻炎”“疝氣”“面癱”等為關鍵詞,在網上搜索時,排在最前面的網站并不一定是最貼合的,而可能是競價最高的。所謂競價,就是用戶通過關鍵詞搜索出你的網站后,每點擊一次你的網頁,你都要付一筆錢給搜索引擎。同樣一個關鍵詞,如果你付的單次點擊費是5元,你的競爭對手付的是6元,那對方的搜索排名就比你在前面,更容易被搜到。
如果你想超過對手,就要調整競價,付得比對手更高。可你并不知道對手投了多少錢,只能通過排名結果來看。比如你調整為5.5元,發現還是落后于對手,再調整為6.5元,終于超過對手了。可隨后對手也調了競價,提高為7元,那么你又落后了,要想再次反超,就要繼續調高競價。所以競價排名就像外匯牌價一樣,實時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