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導力量,是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每時每刻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在學生心目中,教師就是道德的化身。因此,師德的好壞,既決定著一所學校的校風和學風,也決定了所學校的形成與發展,特別是學校輸出產品、學生素質高低、提高教師的思想、職業道德修養,是促進學校和諧發展、構建和諧校園的關鍵。下面談一些自己在加強師德建設方面的一些做法。
1、加強學習。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教師應該是最有修養的人,欲教育人,塑造人,應先教育、塑造自己。”學習能讓人明辨是非、品德高尚。教師會因學習而擁有,會因學習而豐富,也會因學習而發展,因此,學校要把教師學習常抓不懈,根據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明確學習目標,落實學習內容,采取多種學習途徑,把個人主動學習與集體組織學習相結合,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通過學習進一步引導廣大教師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自身師德理論修養,形成“敬業愛生、明理誠信、平等合作、勤學樂教、廉潔奉獻”的基本師德行為規范,讓教師的道德水準在愛崗、愛校、愛生的教育實踐中得到提升。
2、環境熏陶。師德師風建設與學校文化建設緊密相關,相輔相成。師德師風是形成優良教風、學風和校風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也是和諧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建設是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載體。良好的學校文化對師生起著導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勵作用和塑造人格作用。學校在進行師德建設的同時,要注重營造寬松、寬容、和諧、富有活力的教育氛圍,建設高雅的校園文化,從而調動教師學習和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不斷引領教師開拓創新。
3、制度約束。師德建設,教育是基礎,制度是保證。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要有明確制度約束,鼓勵什么、反對什么;獎什么罰什么都要制度化、規范化。學校要建立健全師德教育培訓、考核評價、激勵與監督制度,進一步規范教師行為,提高教師加強師德修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引導教師修身養德實現道德紀律向道德自律的提升,構建師德建設長效機制。
4、競爭激勵。師德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要關心、關注和關愛教師,特別重視教師的持續發展。一要創造條件,提供平臺,讓教師有施展才華、發展自己的機會和廣闊的舞臺,充分發揮廣大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要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為教師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保證教師的合法權益,切實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要把師德建設和和教師個人發展融為一體,建立教師成長記錄袋,把教師考核結果、平時教育教學工作的業績記入教師個人業務檔案,把教師的發展(業務發展和師德修養)與職務評聘和評優等績效掛鉤,讓教師的師德修養滲透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成為教師自覺的行為,成為教師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5、榜樣示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中,要發揮榜樣的示范、引領、鞭策、感召作用。學校要積極開展評優樹活動,對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給予充分肯定和表彰,使教師獲得鼓舞和支持,讓榜樣的鞭策作用促進每一位教師將師德建設落實到日常工作實踐中,引領教師注重自我學習、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調控和自我提高,從而成為一名師德高尚的人民教師。
師德建設是一項復雜工程,是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長期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師德建設必須常抓不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不斷總結經驗,用于實踐,大膽創新,才能不斷提高學校師德水平,促進和諧校園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