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10月12日電 (李欣)近百位中外史學家12日在山東大學參加了“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從中外高等教育交流史、近代大學起源發展、跨國高等教育等方面研討了中西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的歷史和未來發展。
美國Syracuse University教授勞太瑞(Terry Lautz)從1864年成立的登州文會館這一中國現代高等教育起源學校開始,分析了當時中西高等教育交流的意義及影響。勞太瑞認為,十九世紀的教會大學不是簡單的移植,而是中西方教育的混合產物。登州文會館等教會大學以向中國學生傳播西學而聞名于世,同時這些學校也致力于研究中國傳統歷史、文化、語言和文學,教會大學的傳教士向國外傳播介紹中國,在教學中將西方知識與中國儒家傳統相結合,這其中,齊魯大學的中西合作就是中美學者交流合作研究的先例。
勞太瑞說:“現在,學習中國的美國人與日俱增,傳統文化在中華大地不斷得到重視,中西方高等教育也需要繼續深入交流合作?!?/p>
“登州文會館推動了中國現代教育的發展,促進了東西文化的交流,登州文會館在辦學理念、辦學傳統、辦學體制等方面對中國高等教育意義重大,對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帶來啟示?!鄙綎|大學校長張榮表示,山東大學延續著登州文會館150年的文脈,作為中國高等教育起源性學校,應該深入研究作為中國現代高等教育起源的登州文會館的發展歷史,并不斷促進當今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交流與合作。
哈佛燕京學社社長裴宜理介紹說,哈佛燕京學社建立于1928年,是早期跨國高等教育的一種創新形式。一直專注于高等教育比較研究的裴宜理認為,“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高等教育”這一議題將中國高等教育史放在廣泛的框架里,用全面、歷史、比較的視野進行分析,這對研究當代跨國高等教育非常具有影響。教會大學、燕京學社等最初的跨國高等教育嘗試,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功的,研究這段豐富而復雜的歷史,有助于今天的跨國教育發展和文化交流。”
中新網記者通過采訪獲悉,本次研討會由山東大學和哈佛燕京學社共同主辦,會期兩天,來自哈佛燕京學社、日本北陸學院大學、臺灣中央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南開大學等中外及港臺地區大學的學者參加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