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了,但對考生們的考驗仍在繼續。
從緊張忙碌的備戰,驟然轉換到輕松閑適的休假,進入“后高考時代”,考生們的心理能否軟著陸?
小毅(化名)這次“著陸”就嚇壞了他父母,6月8日傍晚,他從考場出來時還一切正常,但到家看到電腦后,就像“餓狼”一樣撲了上去。
這一撲,就是兩天兩夜,像著魔了,覺也不睡,人粘在了電腦前,拉都拉不下來。
看著小毅精神越來越恍惚,父母急忙趕到寧波市心理治療中心咨詢,醫生說,他這是典型的“應激反應”、逃避現實的表現。
高考結束撲向電腦
兩天兩夜不離不棄
在父母眼里,小毅是個懂事的孩子,特別是在學習上,從來不用家長操心。
從高二下半年開始,沒用父母提醒,小毅每天就很自覺地給自己安排了作業時間、復習時間,喜歡的籃球、電腦等,都被打入“冷宮”。
這番努力下,小毅的學習成績很穩定,考個理想大學絕不成問題。
6月7日、6月8日兩天,他穩健“應戰”,走出考場,很正常地和同學、父母談笑風生,只是無論誰問到他考得怎么樣時,他的回答只有兩個字:“還行”。
6月8日晚上回到家,小毅瞄到房間角落的電腦,眼睛一亮,像“餓狼”一樣撲了上去,晚飯都沒顧得上吃。
父母以為孩子是壓抑太久,難得放松下來了,沒在意,但接下來的兩天,小毅的眼睛連合都沒合,整個人就像“粘”在了電腦前,連吃飯都是狼吞虎咽地扒幾口,就又回到電腦前。
小毅的爸爸一次次地催他睡覺,又哄又罵,可謂軟硬兼施,但每次小毅嘴上說著“馬上馬上”,屁股依舊挪不動。
他玩游戲,玩累了就看電影,看煩了就逛論壇和網站,然后再打游戲……
兩天兩夜未眠,小毅臉色蠟黃,眼神也有點呆滯,爸爸試著拖他去睡覺,但也沒成功,最后,爸爸媽媽兩人一商量,趕到寧波市心理咨詢治療中心咨詢。
高考結束沒幾天
已經有多位考生及家長做心理咨詢
昨天,記者聯系上寧波心理咨詢治療中心臨床心理科負責人張子霽,張子霽說,經過治療,小毅的狀況已經有所好轉,這是比較典型的應激反應、逃避現實的表現。
應激反應是在劇烈的精神創傷或生活事件后出現的一些反常行為,小毅寸步不離地粘在電腦前,是因為高考結束這件事讓他突然覺得無所適從,另外,小毅對考試發揮并不是很滿意,他的完全沉溺,是不想面對現實。
張子霽說,高考結束沒幾天,已經有好幾位考生和家長來咨詢了,小毅的情況屬于比較極端的,另外幾位考生的情況比較類似:低落情緒,不想說話,不想吃飯,不想玩,對什么都沒興趣。
“這類較常見的現象專業上稱為‘內歸因’,就是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把原因全怪到自己身上,這些考生對考試不滿意時,就不停地自責。”
記者了解到,高考后考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還有焦慮,目前有位海曙區的考生正在寧波市心理咨詢中心住院,他的焦慮非常嚴重,一直擔心自己愛出汗的毛病會影響考試,結果越擔心越出汗,考前每天汗流浹背,最終考試參加了一半就堅持不下去了。
整理個人物品、做家務
有助平復心情
其實,高考不僅是對考生文化知識的檢閱,也是對心智的磨練。
張子霽說,考生明白這一點對自我調節很有用,考試已經結束,但通過這次考試歷煉出的心境,會陪伴人的一生。
他建議考生,終于“熬出頭”是件值得慶賀的事,但考生切忌突然開啟“狂歡模式”,要循序漸進地放松,合理安排作息。生活自理性行為可以讓人避免“應激反應”從而進入平靜的狀態,考生每天可以適當安排做一些家務,或者整理自己的物品、為自己買東西等,也提倡爬山、打球等體育運動。
對于已經有情緒低落“苗頭”的考生,張子霽提醒,千萬別任由自責、內疚的情緒蔓延,要多跟父母、朋友溝通。
另外,考生可以從現在開始制定一個“暑假目標”,比如去幾個城市旅行、打工賺多少錢、讀幾本書等。
張子霽還提醒考生父母,千萬不能有“考完就沒事了”的想法,要多觀察、多交流,及時疏導提醒,如果發現孩子出現焦慮、抑郁、失眠、情緒不穩定等狀況兩周不見好轉,要想專業心理咨詢師尋求幫助,如果發現孩子有明顯的行為異常,更要及時到心理門診治療。(記者 李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