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賺錢不易,以精明著稱的多家互聯網公司難道集體“犯暈”?在業內人士看來,互聯網公司“造電視”意在爭奪PC、手機、平板電腦之外的“第四屏”戰場的入場券。
“手機將成為未來世界電子設備的中心,而電視屏幕作為手機輸出屏幕的補充,將會面臨新的市場爆發。目前為止,電視的市場潛力還沒完全展現出來。”雷軍認為,正如蘋果公司2007年推出首款iPhone智能手機時,沒人意識到智能手機從此打開了如此巨大的發展空間一樣,智能電視的未來也潛力無限。
“阿里、小米等互聯網公司介入后,可以將互聯網的服務接入電視屏幕,使得電視功能得到全面的擴展。”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互聯網和電視的觀眾人群有一定差異,將這兩部分人群聚集就將是互聯網的“第四屏”市場。
探索“亞馬遜+蘋果”模式
互聯網公司在手機上取得的成功,能否在電視上成功復制呢?
虎嗅網評論認為,目前涉水電視制造的互聯網玩家中,樂視、小米相較而言獨立于傳統電視制造商,更類似于“蘋果和富士康”的關系,而愛奇藝聯合了TCL,阿里則聯合了創維。
“除阿里可以把自家的支付寶體系移植進電視,通過‘電視購物’進行差異化經營外,其他幾家現在還看不出很大差異。”互聯網評論人士劉興亮認為,內容軟肋仍是互聯網電視無法回避的門檻。
目前,所有通過互聯網連接電視機或機頂盒的電子產品,以及向電視機終端用戶提供視聽節目服務的廠商,均需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而國內只有CNTV、上海文廣、華數集團、南方傳媒、湖南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七家有著這一許可證。
這意味著,進入電視屏的內容演變成兩大類,一是視音頻節目,譬如優酷、愛奇藝等視頻內容,需要牌照方進行審核;二是應用服務,類似支付寶、即時通訊、游戲等,可以直接植入電視屏。
不過,正玩得興起的互聯網企業,顯然不能認同這一觀點。
“iPad剛推出那會兒,有不少游戲都是直接從iPhone游戲移植過來的,沒有專用游戲,也根本沒法充分體現iPad大屏幕的優勢,用戶體驗不是很好。”雷軍說,可是很快,大批專門為iPad開發的游戲開始冒頭,iPad游戲很快就形成了一個極其繁榮,吸引成千上萬游戲開發者的市場。
劉興亮表示,多數擁有版權內容的互聯網視頻商,將模仿“亞馬遜加蘋果應用商店”的模式,硬件零利潤,視聽內容和App付費,終將成為主流盈利模式。“如何做出有差異化內容的生態圈,這對各家互聯網公司而言,都仍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