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陜西高速2010年財報顯示,公司總資產為927億元,總負債820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8%。在負債中,債券、貸款合計多達670億元。
在信貸政策上,各家銀行以往常常將公路行業劃歸積極進入類行業,高速公路具有區域壟斷優勢
近期金融圈一直盛傳地方政府融資是銀行地方債務風險對我國銀行體系將構成較大風險。然后近期爆出的云南省的收費公路險被近千億元貸款壓垮的消息,像一枚重磅炸彈將一直諱莫如深的地方融資平臺風險問題瞬間引爆,波及多個部委、地方政府和國有銀行。
據媒體報道,云南公路開發公司在建行、工行等十幾家銀行貸款余額近千億元。截至2010年上半年,該公司資產總額為1314億元,負債高達1015億元。今年4月,該公司向債權銀行發出“風險提示函”,表示“即日起,只付息不還本”。
雖然在云南省政府出面協調下,這封違約函已經被收回,但是有關于地方融資平臺風險爆發的恐慌還在持續蔓延。
余波未了,陜西高速又被卷入。
高速公路大躍進的融資沖動
陜西高速2010年財報顯示,公司總資產為927億元,總負債820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8%。在負債中,債券、貸款合計多達670億元。
然而,這家曾獲十多家銀行授信的高速公路公司,如今已被部分“債主”停貸。
業內人士擔憂,這樣的變動可能使陜西高速的資金鏈平衡被打破,現金流或將遭遇危機。
然而資金騰挪無力的高速公路公司遠不止以上提及的兩家。
近幾年,高速公路建設十分迅猛,與公路網絡建設狂飆突進伴隨而生的,是深不見底的巨大融資需求,這一切,極大地激發了金融機構對于高速公路行業的沖動授信熱情,高速公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各大銀行的座上貴賓。
央行此前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約有五成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用于市政基礎和公路建設。
那么按照審計署的統計口徑,全國地方融資平臺余額為4.97萬億,那么則有大約2.5萬億投向這一領域。
債臺高筑的高速公路建設公司比比皆是。
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的2010年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該公司總資產283.5億元,總負債221億元,負債率高達77.9%。公司自2006年到2010年五年期間就向各類金融機構融資達230多億。
另據了解,陜西高速、湖南高速、重慶高速資產負債率也已超過或接近75%的上限,其中陜西高速和湖南高速資產負債率已高達88%和79.92%。
公路貸款高危,銀行或遭拖累
據了解,據了解,高速公路項目中,資金來源主要是有以下幾部分:國家撥款補助,國債專項資金,上市公司社會募集資金,民間企業參股投資,銀行貸款等。
其中,銀行貸款占據了很大的比重。
某國有銀行信貸部工作人員張先生對理財周報記者表示,在信貸政策上,各家銀行以往常常將公路行業劃歸積極進入類行業,高速公路在客貨運輸方面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具有區域壟斷優勢,且多為地方政府大力扶植項目,運營期長且收入穩定,整體長期償債能力、抗風險能力都是比較強的。
“但是投資額大,周期長,公益性等特點確實也會讓銀行承擔較大的風險。難點在于放貸前如何對融資對象進行詳細的考察及調研。”
公路貸款與其他銀行貸款相比,有著其特殊的模式,一般稱之為“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模式,也就是說以公路收費權為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這種模式已經持續了五年,為多數地方政府修建公路時所遵循。
然而風險也與此同時不斷累積。
商業銀行在對公路行業進行授信時,有幾項因素必須引起足夠重視,一是存在明顯的過度授信;二是投資回報期延長,甚至超越高速公路收費經營期限;三是高速公路收費政策調整。
遺憾的是,這三條重要風險警示的兌現都已逐漸在現實中清晰起來。
其中最令人擔憂的,應該是風雨欲來的高速公路收費清理行動。
日前,交通運輸部、發改委、財政部、監察部、國務院糾風辦等五部門日前聯合下發通知,自今年6月20日至明年5月31日,將開展收費公路違規及不合理收費專項清理。《通知》明確,將降低偏高的通行費收費標準,全面清理公路超期收費、通行費收費標準偏高等違規及不合理收費,堅決撤銷收費期滿的收費項目。
加上未來幾年投資資金缺口不斷擴大以及行業凈利潤增速放緩等遺留詬病,高速公路行業的暴利或將就此終結,可能一同被拖下水的,還有上千億的銀行信貸。
比違約更可怕的是“斷貸”
從云南高速“違約”事件開始,有關地方融資平臺告急的各種消息甚囂塵上,外資機構接連發布看空內資銀行的報告,其中邏輯,直至“違約”風險,讓信貸隱憂再添陰霾。
廣東省金融辦主任周高雄在今年2月底接受媒體采訪時甚至表示,廣東的路橋建設負債已超過1600個億,再這樣下去將可能變成銀行的爛賬,影響金融安全。周高雄還稱,廣東的路橋建設已進入“建設—無止境收費—永遠還不清債務”的怪圈中。
同樣可為佐證的還有審計署日前公布的報告,其中稱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中用于高速公路建設的債務余額為11168億元。部分地區的高速公路處于建設期和運營初期,其收費收入不足以償還債務本息,主要依靠舉借新債償還,全國高速公路的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和其他相關債務借新還舊率達54.64%。
公路大躍進熱潮背后隱藏的,是高速公路公司由于償債能力不足而導致的“拆東墻補西墻”資金流騰挪游戲。
7月8日,國內主流評級公司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向客戶發出調級公告,將收費公路行業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評級也直指高速公路令人堪憂的償債能力,尤其是即將面臨的龐大短債償還壓力。
公路行業震動、金融業震動、學界震動,“不太可能出現問題”的早先論斷開始夾雜懷疑的聲音。
然而,陜西高速被“停貸”的消息引發了不少業內人士更大的擔憂。安邦咨詢認為,地方融資平臺隨著貸款償還高峰期的來臨,出現一定的貸款違約是意料中的事,最害怕的是銀行一擁而上“斷貸”。(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