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1:推進就業優質服務,確保2014年高校畢業生離校時初次就業率基本穩定、就業人數持續增加,畢業生就業質量進一步提高。
措施2:繼續做好“陜西省農村基層人才隊伍振興計劃”、“高校畢業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等項目,力爭規模和數量進一步擴大。同時動員高校開拓就業渠道,引導畢業生到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投入一線就業。
措施3:各高校積極開發創新創業類課程,并納入學分管理。探索建立聘用企業家和創業成功人士擔任創業導師、學校專職教師到用人單位掛職鍛煉雙向交流的有效機制,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措施4:高校教務、學生工作、就業等部門共同推進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有條件的高校成立就業指導教研室,為學生提供個性化輔導,提高就業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措施5:完善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建設,加快建設一批省級和高校示范性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爭取公共就業資金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投入。
措施6:高校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就業困難畢業生,建立幫扶臺賬,指定院系專人負責,提供至少“一次個體咨詢、一次技能培訓、一次求職補貼”政策幫助。通過政府購買基層公益性崗位等方式,安置家庭經濟困難和就業困難畢業生。措施7:探索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和重點產業人才供需年度報告制度,擴大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開展本科和高職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加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力度,實現人才培養、社會需求與就業的良性互動。(西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