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統戰人說統戰事)統戰“老兵”盧世炬:高校統戰工作要走出“圍墻”
中新網成都4月16日電 (記者 賀劭清)“統戰工作就是交朋友,黨外知識分子多走出校園,交‘圍墻’之外的朋友,會讓視野更開闊,科研、教學工作更接地氣。”西南交通大學黨委統戰部部長盧世炬近日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表示,近年來西南交通大學探索與成都市金牛區委統戰部共建“蓉城同心·智薈驛站”黨外知識分子同心服務站,打造四川首個歸國留學人員“維清勵行工作室”,就是為了幫助更多高校黨外知識分子走出“圍墻”、走出“象牙塔”。
西南交通大學黨委統戰部部長盧世炬在西南交大校園。 張浪 攝作為高校統戰“老兵”,盧世炬圍繞“團結人、凝聚人”這一主題開展統戰工作,與黨外知識分子“交朋友”已有20余年。在她看來,統戰工作是要有溫度的,統戰工作者需要不斷“升溫”自己的工作,既有及時的“雪中送炭”,也有細膩的“日常關懷”,將工作體現在以人為本、溫暖人心的點點滴滴。
盧世炬介紹,為了發揮高校的優勢,助力黨外人士教育培訓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向社會輸送更多優秀的黨外人才,西南交通大學社會主義學院于2016年成立,系四川省內高校第一家。截至目前,西南交大社會主義學院已舉辦12期校內培訓班,并完成60余期3000余人次校外培訓班。“我們經常和參與培訓的黨外人士交流,這些交流讓我們意識到,無論是歸國留學人員還是黨外人士,都應該走出‘象牙塔’,讓科研成果在高校‘圍墻’外生根,更好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在成都市委統戰部的支持下,2021年,西南交通大學黨委統戰部與成都市金牛區委統戰部共建“蓉城同心·智薈驛站”黨外知識分子同心服務站正式命名,構筑校地黨外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學習家園和活動家園。同年,雙方再次牽手,打造四川首家歸國留學人員“維清勵行工作室”,在構建校地歸國留學人員組織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的路途上積極探索。
西南交通大學黨委統戰部部長盧世炬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 張浪 攝“維清勵行工作室”以西南交大優秀青年海歸學者楊維清命名,他是一名九三學社社員,醉心于科研。2017年,楊維清的課題組出現科研經費瓶頸,情急之下他甚至想賣家里的房子來進行科研。盧世炬得知此事后非常著急,及時上報學校,后來西南交大黨委書記王順洪親自聯系校外企業捐資100萬元,幫助楊維清解決了燃眉之急。這份“雪中送炭”式的溫暖,在學校黨外知識分子中廣為傳播,成為一段佳話。“楊維清老師的科研項目取得成績后,不少科研機構想高薪‘挖走’他,可是全都被他婉拒。這就是凝聚人心的統戰工作”,盧世炬說道。
“對統戰對象的關心和溫暖,不能只是言語,一定要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去幫助他們解決。”盧世炬說,工作中西南交大統戰部經常主動“出擊”,及時幫助黨外知識分子解決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實際問題,比如為青年海歸協調解決實驗室用房問題,助力科研團隊建設等。
西南交通大學黨委統戰部部長盧世炬。 西南交大供圖在盧世炬看來,高校統戰工作除了要走出“圍墻”、走出“象牙塔”,還要點燃基層統戰工作熱情,打通“統戰工作最后一公里”,避免“上熱、下涼”,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將對統戰對象的關愛落到實處,讓關心不斷升溫,人心不斷凝聚。“去年不少學院主動召開了黨外知識分子座談會,而今年還有更多學院會通過各類活動加強與統戰對象聯系。我相信,只要將統戰對象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何愁團結不到人才、凝聚不到人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