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州平塘8月27日電 (周燕玲)秒聚青科·走近中國天眼創新論壇26日至27日在貴州平塘舉行,來自各行業的專家和學者齊聚一堂,分享各自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及未來發展規劃。
貴州省政協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省科協副主席趙德剛在致辭中表示,科技創新正成為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本次論壇選在國之重器“中國天眼”落成地舉辦,是想讓中國青科獎和“中國天眼”再一次相逢,讓青年科技工作者感悟“追趕、領先、跨越”的FAST精神,充分交流科學思想。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于2016年9月25日在平塘落成啟用,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總工程師姜鵬介紹說,FAST發現的脈沖星超660顆,在穩定運行和提升性能時,未來將FAST的巡天效率實現數量級的提升,并利用FAST解決中國射電天文領域的核心技術問題。
當化石能源枯竭,未來如何維持?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陳俊凌分享了中科院等離子體所“人造太陽”研究進展。他說,中國的“人造太陽”——東方超環(EAST)已取得68項重大關鍵技術突破,2012年、2017年、2021年,先后實現400秒、1.2億度101秒、1.6億度20秒和千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放電。
陳俊凌透露,通過建設運行EAST,深度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開展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CFETR)工程設計和關鍵部件預研等數十年的積累和創新,掌握了未來聚變堆必備的關鍵物理與工程技術。
“填補宇宙空白的記憶”“醫療機器人前言研究及應用”“阿秒光場調控”“天文觀測系統中的寬帶接收技術探討”……論壇期間,專家和學者還分享了以上內容。
此次論壇由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主辦,貴州射電天文臺、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及貴州省黔南州科學技術協會承辦。期間,論壇還舉辦“忠誠黨建·引智興黔”分論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