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云彩飛揚,魅力邊疆,心之向往。但30年前,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云南省金平、麻栗坡兩縣,山路蜿蜒泥濘,茅草校舍漏雨,衛生設施短缺。30年后的今天,兩縣高速公路穿山越嶺,山村民居修葺一新,改建校舍寬敞明亮,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各族群眾圓夙愿、笑開顏,正齊心協力奮進在實現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上。
兩縣脫貧摘帽的成功實踐是我國脫貧攻堅重大歷史性成就的一個生動縮影。這一成績的取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云南省州縣等各級黨委和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成果,也是兩縣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碩果。在這一進程中,外交部30年來傾情幫扶,也盡了一份綿薄之力。
1992年,外交部開始定點幫扶金平、麻栗坡兩縣,從首都北京到西南邊陲,跨越近3000公里的情誼自這一刻起雋永綿延。外交部堅持在“外”字和“實”字上下功夫,“動真情、真扶貧、扶真貧”,充分發揮職能優勢,統籌協調國內外力量籌集資金,科學謀劃實施幫扶政策措施,從溫飽、教育、衛生、產業、整村推進、人才培訓等領域全面推進幫扶工作,為兩縣成功實現脫貧摘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
30年來外交幫扶秉持的理念和取得的成績,從一個側面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彰顯了外交戰線黨員干部的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
情牽千里踐行使命,真幫實扶彰顯擔當
30年來,外交部黨委始終高度重視外交幫扶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外交部黨委深刻認識開展脫貧攻堅的重大意義,胸懷“國之大者”,堅決踐行“兩個維護”,將定點幫扶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緊緊抓在手上。國務院主管領導和外交部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大力推動,多次深入兩縣實地調研,足跡遍及兩縣的山山水水。
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赴兩縣考察調研時強調,外交部不僅是兩縣人民的親人,更是扶貧戰線的戰友,在脫貧攻堅奔小康和全面實現現代化的道路上,外交部將與兩縣人民始終戰斗在一起。
外交部黨委書記齊玉來到兩縣考察調研時指出,在脫貧摘帽之際,外交部要著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長遠發展,特別要在教育、產業方面做好幫扶工作。
外交部黨委委員們都十分關心和支持幫扶工作,身體力行、率先垂范,不僅捐資捐助、參與助學,而且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與云南省州縣領導交流溝通,找準幫扶工作的著力點和支撐點。
30年間,外交部選派38名優秀干部赴兩縣掛職,還選派4位駐村第一書記和58名志愿支教輔導員。從“國際舞臺”的外交官到“上山下鄉”的縣官村官,他們用一串串足跡丈量著從貧困到小康的全過程,把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外交部黨委指示要求變成一件件摸得著、看得見的惠民實事。他們根植泥土、心系幫扶,與當地干部群眾結下了深厚情誼;他們在基層摸爬滾打中堅定了理想信念,錘煉了黨性作風,為兩縣脫貧摘帽和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橋梁作用。定點幫扶成為外交干部經受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和實踐鍛煉,增強國情意識和人民立場的大課堂。
激活鄉村內生動力,助力特色產業發展
30年前,兩縣產業結構單一,特色產業規模小,銷售渠道窄,帶動能力薄弱。外交部在兩縣投入了3456.28萬元,推動設立了外交部產業扶貧基金和香港仁善產業扶貧基金,因地制宜采取“基金+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扶持兩縣農業專業合作社23個,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和自主“造血”功能。
在麻栗坡縣,扶持農業專業合作社12個,帶動12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咖啡、古樹茶等產業,解決群眾增收難題;建成2000畝者陰山茶場,推動麻栗坡春茶“一縣一品”重點產業發展;實施小額信貸項目,扶持農戶1萬多戶。
在金平縣,通過兩項產業扶貧基金,發展百香果、香蕉、紅米、中草藥等特色種植業;發放手工產品開發、刺繡、銀飾等產業扶持無息貸款,改善了7984人生產生活條件;引進新西蘭牛羊、奇異果、黑木耳等養殖種植項目,借助丹麥綾致基金成立“彩虹手工藝專業合作社”,培訓當地繡娘等。
外交部還積極聯系知名電商平臺與兩縣合作開展產品推介和直播帶貨,與農行聯合舉辦“老山春茶節”在線銷售活動,牽線兩縣參與義烏市百縣萬品電商平臺開展東西協作,拓寬銷售渠道,提升特色產品知名度。同時,外交部還積極挖掘內部潛力,通過職工節日慰問品選購、食堂和小賣部采購等加大消費幫扶力度,并推動精選兩縣農特產品納入國禮和駐外使領館采購名錄,直接將兩縣農特產品推介到國際舞臺。
30年來,外交部累計向兩縣投入幫扶資金4.85億元,實施各類幫扶項目1888個,40多萬各族群眾直接受益。其中,外交部產業扶貧基金和香港仁善產業扶貧基金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3400多戶脫貧;實施小額信貸扶貧,3.9萬戶農戶受益;扶持當地龍頭企業,幫助兩縣發展茶葉種植等鄉村特色產業;建設“一縣一品”示范基地,走出一條外交幫扶助力兩縣特色產業發展的新路。
加快補齊教育短板,傾力推進智志雙扶
30年前,金平縣第一小學還是竹子校舍,夏季漏雨、冬季漏風。2015年4月,赤道幾內亞總統奧比昂應習近平主席邀請訪華,其間宣布捐贈490余萬元用于金平一小改擴建項目,新教學樓于2016年6月竣工。嶄新校舍拔地而起,校長不必再擔心孩子們的安危,經過鄉村教師培訓的老師們可以完成雙語教學,擁有上萬本藏書的圖書館吸引孩子們在知識海洋里遨游。外交助學項目更是助力貧困山區的留守兒童夢想起航,為他們打開一扇了望廣闊世界的窗。
金平一小現已更名為“中國—赤道幾內亞友誼小學”,這是中國和赤幾及廣大非洲國家兄弟般情誼的重要體現,更是中國與非洲國家謀求共同發展、在國際減貧領域開展的一次有益合作,也是外交幫扶在教育領域的一次成功實踐。
30年來,外交部累計向兩縣投入教育領域幫扶資金2.14億元,實施教學樓、宿舍樓、食堂、浴室、運動場地、廁所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881個,投入各類助獎學金惠及3.7萬人。扶貧先扶智,外交幫扶在教育領域投入的資金和項目,有效改善了當地學校辦學條件,幫助貧困學生實現接受教育的夢想,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培養了更多建設家鄉的人才,成為落實精準脫貧、精準扶貧的重要成果。
山村巨變徐徐鋪展,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30年前,兩縣村寨基礎設施落后,民居土屋和茅草棚破舊不堪。如今的兩縣邊境小康示范村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邁上新臺階。
金平縣勐橋鄉橋頭新寨村村民們高興地說,“變化太大了!以前村里的土房全變成了鋼筋水泥的小樓。泥巴路全變成了水泥衛生路,還安裝了路燈,建起了操場、活動室、衛生室、廁所。”讓橋頭新寨發生變化的是金平縣外交扶貧整村推進項目。該項目于2011年投入158萬元資金建設,2013年建成使用。
走近橋頭新寨村,干凈、整潔、自然是第一印象。經過統籌規劃,63戶村民在各家原來宅基地上建起新房。建設之初,村民普遍擔心住房統一設計不適合自家需要。經過反復研究論證,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最終形成的統一方案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不搞整齊劃一,不搞人工雕琢,保留了讓人記得鄉愁的布局,讓村民得到最大實惠。
告別茅草棚,越嶺跨溝去,風順腳步輕。現在走在橋頭新寨村里,公共道路、活動室、操場和廁所干凈整潔,各家各戶房屋寬敞明亮,家禽家畜不再放養,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們干事創業奔小康更有干勁,邊境線上瑤家村寨的幸福生活體現在張張笑臉中。
30年來,外交幫扶在整村推進領域投入資金累計4532.1萬元,實施項目54個,通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鄉村治理,推進中國式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建設。讓外交幫扶惠及民生、造福百姓,增強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助力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村現代化,始終是外交幫扶堅持的核心理念和目標追求。
國際合作走深走實,攜手共繪大愛畫卷
30年前,人背馬馱、靠天吃水曾是兩縣貧困群眾日常用水的真實寫照。麻栗坡縣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滲透嚴重。村民們飽嘗缺水之苦,每天都步行數公里擔水,來回要走一個多小時。2013年外交部舉辦“大愛無國界”國際義賣活動,多渠道籌集國內外資金,推動實施麻栗鎮下涼水井片區人畜飲水項目,1600多人生活發生改變。如今村民們高興地說,“這樣清甜的山泉水是外交部幫助修建的飲水管道引來的,從沒想過有一天能在自家門口喝上。”
2021年4月,28國駐華使節代表團來到麻栗坡參訪。看到原本嚴重缺水的山區人民喝上干凈的飲用水、種出美味的瓜果蔬菜,駐華大使們紛紛贊嘆不已,表示中國的成功示范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從云南離開時會帶走在這里學到的經驗,相信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能在自己的國家實現。
30年前,金平縣第一中學沒有運動操場,4000多名師生無法開展體育鍛煉。2019年“大愛無國界——用愛助力奔跑”國際義賣活動將所籌300萬元善款建設了陽光運動場,包括塑膠跑道、人工草皮足球場等設施。當地留守兒童們終于可以在運動場上愉快地唱歌跳舞,與小伙伴們一起嬉戲成長了。
2021年6月,“大愛無國界”國際義賣活動召集人、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夫人錢韋女士率21國女性駐華使節代表團來到金平參訪。使節們驚嘆于在中國最偏遠的邊境山區竟有如此設施先進的塑膠操場,親眼見證了“大愛無國界”捐建項目改善了當地農村學生的教育條件,紛紛稱贊中國脫貧攻堅的成功實踐值得世界各國學習借鑒。
30年來,外交部動員駐華機構共同參與中國的扶貧事業,創辦了以幫扶為主題的“大愛無國界”國際義賣活動。義賣活動至今已連續舉辦13屆,規模不斷擴大、影響不斷提升、合作伙伴不斷增多,累計籌集善款4700萬元,成為匯聚國際力量助力中國脫貧攻堅和公益事業的重要品牌。中外各界愛心的涓涓細流匯成大江大河,滋潤著邊遠山區,改變著鄉村面貌和群眾民生。
履職盡責廣泛參與,同心凝聚幫扶合力
30年前,外交部與兩縣素昧平生。30年來,外交部與兩縣心手相連,成為并肩戰斗的親人和戰友。外交部部內部屬單位和駐外機構以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組織開展結對共建、慈善義賣、捐款助學、干部培訓、志愿支教、一對一幫扶等實施組團幫扶,發揮全系統一盤棋優勢,積極參與外交幫扶工作。
有的領導同志和家人拿出數十萬元,為兩縣優秀貧困學生設立獎學金;有的司局級領導干部平時省吃儉用,積年累月,捐款助學多達100多萬元;有的青年干部自愿報名赴山區小學支教,并主動申請延期。
駐外使領館積極做當地政府、企業、慈善基金會及華僑華人社團工作,籌集資金,力薦好項目。多年來,外交幫扶所籌集的一半以上項目資金都來自國外捐資者。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結合兩縣防疫需要,外交部和駐外使領館積極通過緊急下撥資金、聯系捐贈檢測試劑盒、協助采購和捐助醫療物資等,支援兩縣疫情防控工作。
在30年外交幫扶實踐中,形成了外交部鄉村振興定點幫扶工作領導小組指導規劃,外交部幫扶辦協調落實,各司局和駐外使領館干部職工廣泛參與,掛職干部和縣外援辦監督執行的一套嚴謹高效工作機制。一代代外交人始終將幫扶責任記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用實際行動為兩縣傳遞關愛、溫暖和力量。
30年來,外交部定點幫扶工作多次受到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肯定。2018年10月,外交部扶貧辦被評為“中央和國家機關脫貧攻堅先進集體”。2021年2月,在全國脫貧攻堅表彰大會上,外交部幫扶辦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三十載砥礪前行、三十載春華秋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指出:“全面小康是百年目標,脫貧攻堅是千年夢想,也是外交戰線全體同志的責任和擔當。我們將一如既往履行好幫扶責任,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回望來路,展望未來,外交部將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同兩縣人民戮力同心、接續奮斗,為推動兩縣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外交部鄉村振興定點幫扶工作領導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