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披露了2022年上半年財務決算。上半年,鐵路發展穩中有進,有力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發送貨物19.46億噸,同比增長5.5%,建成投產新線2043.5公里。受多點散發疫情影響,發送旅客7.87億人次,同比下降42.8%,國鐵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4857億元,同比減少271億元。
國鐵集團財務部負責人介紹,上半年,國鐵集團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鐵路重點工作,持續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為穩住經濟大盤、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做出了積極貢獻。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堅持“外方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認真執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求,嚴格落實測溫掃碼、分散候車、通風消毒等站車疫情防控措施,及時調整列車開行和車票預售期,堅持人、物、設備、環境同防,持續強化鐵路口岸疫情防控,有效防范了輸入性疫情。高效完成援港、援滬、援吉等運輸任務,上半年共運輸防疫人員1.46萬人、生活物資17.4萬噸,有力服務了全國疫情防控大局。
運輸經營精準高效。深入開展“守底線、補缺陷、除隱患、防風險”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鐵路運輸安全保持總體穩定。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嚴格落實全面預算管理,著力提升鐵路經營質效,運輸總支出較進度減支455億元。加大保通保暢工作力度,深入開展貨運增量大會戰攻堅戰,全力保障國計民生重點物資運輸,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暢通,月度貨物發送量連創歷史新高,實現貨運收入2344億元,同比增長9.6%。中歐班列開行7514列、發送貨物72.4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2%、3%;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發送貨物37.9萬標箱,同比增長33%。圓滿完成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鐵路運輸保障任務,組織京廣高鐵北京至武漢段實現時速350公里高標運營,大力推廣自助、掃碼等無接觸式服務,持續改善旅客出行體驗。
技術創新持續深化。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編制發布“ 十四五”鐵路科技創新發展規劃,深化川藏鐵路工程關鍵技術創新,開展CR450科技創新工程重大科技攻關,自主研發的世界領先新型復興號高速綜合檢測列車創造了明線相對交會時速870公里世界紀錄,持續完善智能高鐵技術體系,形成奧運智能動車組、智能票務等一系列創新成果,鐵路科技自立自強能力和產業化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
鐵路建設扎實推進。充分發揮鐵路建設投資對穩住經濟大盤的拉動作用,全力打好川藏鐵路全線開工建設陣地戰攻堅戰,扎實推進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102項重點工程中的涉鐵項目,加大建設項目復工達產力度,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53億元,完成全年進度計劃較去年多2.1個百分點,投產新線2043.5公里,其中高鐵995.9公里。杭州至臺州高鐵、黃岡至黃梅高鐵、鄭州至重慶高鐵襄陽至萬州段、濟南至鄭州高鐵濮陽至鄭州段、和田至若羌鐵路、阿克蘇至阿拉爾鐵路、北京豐臺站、鄭州航空港站等一批重點項目高質量開通,川藏鐵路、成都至蘭州鐵路、大理至瑞麗鐵路、麗江至香格里拉鐵路等在建工程取得積極進展。
上半年,國鐵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4857億元,同比減少271億元,凈利潤虧損804億元,其中二季度當季虧損343億元,較一季度收窄118億元。凈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多點散發疫情,給鐵路運輸經營帶來較大影響,客運和多元經營尤其嚴重。上半年,客運收入965億元,同比減少599億元,下降38.3%。二季度末國鐵集團負債率為66.81%,較去年底增長0.48%,主要原因是上半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高位運行,負債總額有所增加。鐵路負債主要是建設投資負債,與維持簡單再生產的經營性負債有著本質的不同,其對應的是優質資產。鐵路客貨運輸、多元經營現金流穩定,具有良好的償債能力,債務風險穩定可控。(總臺記者 李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