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9月1日電 臺南兩名警察遭外役監獄逃犯殺害一案8月下旬震驚全臺,僅過數日又爆出外役監獄在逃犯人砍人案。臺媒9月1日報道稱,連續披露的案件加深臺灣公眾對于“外役監”制度的疑慮。
臺灣所謂外役監獄,相較于一般監獄采取低度戒護做法。據介紹,其設置目的是給快出獄的長刑期服刑人員一個適應階段,盡快與社會接軌。目前,臺當局“法務部”共設有3座此類監獄,分別位于花蓮、臺南、桃園。
桃園市警方1日表示,從花蓮自強外役監獄脫逃的康姓受刑犯,7月間在桃園犯下砍人案;已有2名同伙被抓。警方已成立專案小組追緝逃犯。
綜合中時新聞網、聯合新聞網等報道,該受刑犯今年25歲,今年3月返家探親未歸,新北市地檢署隨即發布通緝令。8月25日,花蓮自強外役監獄公布包括康姓受刑犯在內兩名逃犯外貌特征,另一人在當月28日落網,康一直在逃。
有質疑聲音稱,犯人早在3月已脫逃,當局8月才公告兩人長相。“請問這是哪門子的緊急通緝?”
臺灣“外役監”制度近期受到越來越多的檢討。此類監獄條件遠優于普通監獄,超出臺灣民眾對于矯正機關的印象,有聲音認為其中的犯人“像在度假”。這種監獄也被視為“權貴者的避風港”,按2017年底“貪污治罪條例”服刑人數看,臺灣三個外役監獄里的貪污罪服刑人數比例明顯偏高。有報道認為,通常涉犯“貪污治罪條例”的多是有錢有權者。
近日犯案的外役監獄逃犯,均是在返家探親后“逾期未歸”。臺“監察院”曾發布報告稱,近10年內一般監獄服刑人員脫逃8人;而外役監脫逃的服刑人員卻多達39人。聯合新聞網的報道稱,外役監獄近年逃獄頻率顯著增加,易引發民眾恐慌與治安疑慮,傷害矯正機關功能與形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