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9日電 (記者 孫自法)由中國科學院(中科院)科學傳播局、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共同主辦的“天地共播一粒種”——青少年與航天員一起種植物科普活動,9月9日下午在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舉行啟動儀式。該活動將持續至10月30日,9月21日、9月29日,還將推出“呵護太空植物”“植物手繪”主題科普直播。
啟動儀式上,來自北京、上海、山東、安徽、云南、河南等全國13個省市的30余所學校的學生,在儀式現場和視頻分會場共同觀摩了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在中國空間站進行植物培養實驗的“經驗分享”視頻,青少年學生們將與空間站的航天員們一起種植水稻與擬南芥種子,在地面進行植物觀察。
青少年學生在地面開展相關實驗并進行植物觀察。 中科院科學傳播局 供圖中國飛天第一人、航天英雄楊利偉通過視頻方式宣布“天地共播一粒種”科普活動啟動,并寄語青少年學生。他指出,2022年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30周年,中國空間站建造的收官之年。中國空間站不僅是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先進平臺,也是開展科學普及的理想載體。楊利偉勉勵同學們在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望向更遠的太空,為中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奉獻力量。
“天地共播一粒種”科普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中科院科學傳播局 供圖“天地共播一粒種”科普活動還邀請空間應用戰略研究、空間生命科學研究、自然科學史研究等領域的專家,圍繞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實驗總體安排、空間生命科學研究,擬南芥和水稻“從種子到種子”的太空培養實驗以及中國水稻種植歷史等問題進行交流研討,分享他們與空間站及植物的故事。后續科普直播活動,將邀請專家講解種植單元,解讀空間站上呵護植物成長的物理及工程學知識,展示空間站種植進展及各地學生的種植成果,同時以植物生長觀察慢直播將天地植物種植階段成果對外展示。
據了解,此次“天地共播一粒種”科普活動由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指導,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行政管理局、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承辦,另有中科院多家院屬單位協辦,中國航天員中心等提供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