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重要的流動商品,二手車與其他商品相比有著明顯的特殊化和高價值性,消費者對于二手車商品有著矛盾的“感情”,從實際角度考慮很需要,但是因為怕沒有保障,而且經常看到媒體揭穿“騙局”,因此不敢購買二手車。然而實際情況與普通消費者相了解的情況卻不盡相同,消費者對于二手車交易存在著諸多“誤區”。近期,北京舊機動車市場聯合相關部門推進“誠信車輛狀況表”,從交易流程上規范二手車市場誠信交易。
二手車交易的三個“誤區”
第一、媒體經常曝光的“二手車市場”不是正規的二手車市場,而是在一些汽車市場周邊、修理廠周邊的“黑窩點”,“李鬼”壞了李逵的名聲,在北京花鄉舊機動車交易市場這類的正規舊車市場交易二手車是有保障基礎的。
第二、進入到二手車場應該選擇正規公司,而不是進入到市場就是在市場交易,二手車交易不同于新車,個人之間允許交易,這也就造成了市場周邊和市場中有一些流動的“黃牛”從法律角度和市場管理角度很難杜絕這種“黃牛”,因為沒有法律依據和商業條例,我們只能建議用戶到正規公司不要通路邊的個人搭訕交易。
第三、與正規公司進行交易,簽訂合同是要自行認可的,一些用戶往往圖省事合同根本不簽,出現糾紛沒有依據,這樣往往容易吃虧,我們多次強調簽合同、要過戶、莫著急。
先行賠付有了依據
根據北京市舊機動車交易市場管理部主任孔偉介紹,市場自2002年開始實行先行賠付制度之后,先后幫助客戶賠償損失近千萬元,每年投訴率出現明顯的下降,最終到法律程序每年不足10起,與年成交量20余萬輛相比,投訴率較低。
由于市場多年采取“管理”的方式,通過相應的約束來進行用戶權益保障,比如說懸掛誠信紅旗、曝光違規商戶等方式,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形成一種科學的現代化技術手段和實質的承諾制度。
為此北京市工商局機動車分局牽頭帶動北京市舊機動車交易市場、北京知名高校、市場商戶代表、法院律師、交通管理等有關單位部門進行了長達3個月的可行研究和市場調研。3月15日,北京市舊機動車交易市場將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推行“誠信車輛狀況表”,針對用戶最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實質性的解決和保障,在根本上解決了最容易出現糾紛的環節。
16項規范狀況確立有了參考依據該狀況表主要包括:
1.車牌號:指在公安機關車輛管理部門登記,由車管部門發給的車輛牌照號碼;2.廠牌型號:指制造車輛的廠牌及車型編號;3.車身顏色:指車輛在公安車輛管理機關登記的車輛顏色;4.使用性質:指在車管機關登記的車輛用途;5.核定乘員數:指由車管機關核定的車輛乘員數量;6.初登日期:指車輛在車管機關的初次登記日期;7.年檢有效期限:指車輛年檢有效時間;8.保險有效期限:指車輛保險有效時間;9.車輛購置附加稅:指車輛購置時應交納的附加稅;10.養路費:指購車人按所購車輛類型向國家繳納的養路費用;11.車船稅:指國家按照車輛類型依法征收的車船使用稅種;12.環保標準:指車輛排放指標達到國家規定的環保指標情況;13.車輛配置:指車輛技術配置項目;14.里程表顯示數:指車輛里程表顯示的車輛行駛里程數。保是指里程表顯示的數據為真實有效,不保是指里程表顯示數無法核查不能確保;15.車身骨架修復記錄:有是指車輛車身骨架部分,保指上述情況真實有效,不保是指上述情況無法核查不能確保;16.售后服務:指車輛售出后有無售后維護服務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