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0日下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在京共同發布第二季度汽車行業景氣指數為101.1點,與今年一季度相比下降0.5個點,連續4個季度下滑,并繼續處于下行通道。
在構成汽車行業景氣指數的6個指標中,汽車零件出口和汽車行業從業人員數這兩個指標有所上升,汽車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汽車銷量、汽車行業稅金總額和汽車行業利潤總額與上季度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此外,出廠價格和銷售收入等指標均下降1個景氣度等級區域。
二季度,反映汽車行業運行所處冷熱程度的汽車行業預警指數為76.6點,與上季度相比下降20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表示,受產量、銷售收入、稅金等營銷指標的拖累,使得汽車行業的預警指數回落明顯,由“綠燈區”(正常)進入“淺藍燈區”(偏冷),行業發展進入調整階段。
同日,中汽協發布的7月產銷數據顯示,當月汽車產銷量環比下降明顯,同比小幅增長。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楊表示,近期汽車產銷低速增長符合此前預期。數據顯示,今年7月,銷量排名前十的汽車企業中,7家企業銷量環比出現下降;前十大乘用車企業中,半數出現環比下降,其中上汽旗下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上汽通用五菱降幅居前。
中汽協表示,今年上半年汽車企業經濟效益增幅繼續回落,統計的17家重點企業中,上半年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2204.02億元,同比增長4.09%,增幅比1~5月提高了0.84個百分點,低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速水平10.21個百分點;完成利潤總額1159.70億元,同比增長5.95%,增幅比1~5月回落3.4個百分點。在17家重點企業中,有8家企業利潤出現負增長。
據悉,“中國汽車行業景氣監測系列指數”于2009年4月首次發布,每季度發布一次景氣指數狀況,目前由國內最具權威性的經濟景氣研究機構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聯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共同發布,旨在反映中國汽車行業基本運行狀況、波動幅度,同時預測未來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