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對生活貧困的母女。當母親知道自己身患惡疾不久于人世后,大字不識的她托人以個人名義從銀行貸款20萬元,想著自己有朝一日魂歸天堂,銀行也將取消債務,那她貸款的這筆錢就可以以“遺產”的形式留給女兒,讓上高中的女兒繼續學業。而不知情的女兒得到巨額“遺產”后也沒想太多,直到班主任將一張法院的傳票轉交給她,……
昨日,炎陵縣法院的法官向記者講述了這個特殊的案子。
意外:貧窮的母親竟給自己留下20萬元遺產
余甜是炎陵縣一個山區的農家孩子,目前正在該縣一所高中讀高一,成績非常好。16歲的她比別人更加用功,生活也異常節儉,因為她的家庭比較貧寒,也很不幸——父母10年前已經離婚,母親張愛又在去年10月底因為尿毒癥去世。
值得慶幸的是,母親去世后留給余甜一本存折。當時因為傷心過度,余甜根本就沒有仔細看上面有多少錢,按照小余的說法,“反正數字后面有好幾個零,至少上萬元”,存折上的開戶名是余甜。
今年開學后,小余到銀行取錢才知道,母親給自己留下了20萬元。怎么會有這么多錢?巨額遺產讓余甜感到很意外,她本以為最多也就一兩萬,因為自己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平時就賣點青菜賺點小錢。
盡管有些疑問,但是余甜想到父母離婚時,父親凈身出戶,可能留有一些存款,加上這10年來,母親也一直在攢錢,存下20萬或許也是有可能的。
突變:收到法院傳票,方知巨額“遺產”并非母親存款
今年3月初,正在教室看書的余甜突然被班主任黃老師叫到了辦公室,黃老師遞給她一張紙,上面的內容讓她一下子懵了。這是一張法院的傳票,內容是余甜作為張愛的合法繼承人,必須代替張愛歸還其所欠某銀行的20萬元貸款。
余甜仿佛明白了什么,瞬間流出眼淚。
原來,去年2月,張愛突然感到身體不適,就到醫院進行檢查,被確診為尿毒癥,如果不能換腎,她的生命只能維持幾個月。想著女兒學習成績很好,如果自己走了之后,女兒的學業也將無法繼續。于是,張愛的腦海中浮現了一個瘋狂的念頭:一定要留一筆“遺產”,讓自己的女兒讀完高中,考上大學。
去年4月,張愛托人向某銀行提交《借款申請書》,以原有老住房拆舊建新為由申請借款20萬元,獲得審批,并按一定的利率每月支付利息,期限自2012年4月15日至2015年4月15日止。隨后,張愛拿著這20萬元,為余甜專門開了一個銀行賬戶。去年11月份后,銀行向張愛催收利息未果而訴至炎陵縣法院。
在調解過程中,炎陵縣法院孟法官告訴余甜,她的母親和銀行簽訂的《個人貸款合同》、《保證合同》均合法有效。張愛對借款本息均負全部償還的義務,張愛死亡后,按照法律規定,張愛的繼承人應承擔還款義務。余甜是張愛的唯一繼承人,所以應當承擔清償借款的義務。
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后,一向懂事的余甜除了開學時候用的1500元錢,將剩余的19.85萬元全部歸還給銀行,還說一定想辦法將剩下的1500元還上。看到余甜還在上學,銀行方面自動免去了剩余的1500元錢。
為什么張愛能一下子貸款20萬元呢?對此,銀行負責人表示,當時,當地有關部門提供了張愛家的相關情況以及擔保,所以銀行放款是合理合法的。
回憶:母女倆相依為命,一年半載吃不上幾頓肉
說起母親,余甜傷心地哭了。她說,自己和母親這10年來幾乎是在挨餓中度過的,母親給予了她人生全部的愛。
余甜不到6歲的時候,父母就整天吵鬧,最后終于離了婚。原因很簡單,父親經常賭博,輸了錢就回家問母親要,不給就拳腳相向,對她這個女兒更是不管不問,還總是罵母親生個丫頭片子,不能傳宗接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