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7日在商洛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商洛市市長 陳 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各位代表連同《商洛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并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及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顧
2015年,面對商洛建市以來最復雜的發展環境、最嚴峻的經濟下行壓力,在市委堅強領導下,我們迎難而上、奮力拼搏,干成了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攻克了不少啃骨頭、拔釘子的難事,辦成了諸多惠民生、暖民心的實事,基本完成市三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全年實現生產總值621.83億元、增長11.2%,增速位居全省第三;財政總收入45.0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1.79億元,同口徑分別增長10%和12.8%;城鄉居民收入達到26896元和7732元,分別增長8.77%和9.91%,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一)針對下行壓力精準施策,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把促投資穩增長放在首要位置,先后爭取中省資金143.2億元、政府債券56.9億元,落實政策性銀行貸款72.99億元,160個市級重點項目強力推進,累計搶開促投資項目246個,電動客車、恒瑞肝素鈉研發等45個項目基本建成,商洛電廠、山柞高速、中藥材戰略儲備庫等一批重大項目啟動建設,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67.69億元、增長22.8%。把企業穩產促銷作為重中之重,出臺工業穩增長23條政策措施,扶持有銷路有效益的企業擴大生產、開拓市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6.14億元、增長18%。把農業園區建設作為主要抓手,大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增加到19個,糧食生產實現“八連豐”,農產品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成功創建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市”。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主攻方向,旅游消費持續攀升,新興消費蓬勃興起,網絡消費成為新熱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4.66億元、增長13%。經濟的穩定增長,既保證了就業和群眾增收,又拓展了調結構的空間。
(二)圍繞提質增效優化結構,發展方式加快轉變。堅持依托資源、依靠科技,促傳統產業升級,促新興產業發展,產業結構在逆境中加速調整,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涌現,新的增長點加快孕育并破繭而出。綠色食品、生物醫藥產值分別增長42%和25.8%,新材料、先進制造業產值分別增長25.1%和26%,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6%,礦業占比下降3個百分點。以旅游為重點提升現代服務業層次,成功舉辦2015秦嶺生態旅游節和環秦嶺公路自行車賽,金絲峽成為陜南首家5A級景區,旅游總收入達到174.9億元、增長14.1%;“互聯網+”、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等新業態快速發展,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7%,占GDP比重達到33.23%,增速創三年來新高。多點支撐、多元帶動的產業格局正在形成,在應對經濟下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立足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城鎮建設成效明顯。堅持城為民建、市為民享,“一體兩翼”中心城市格局初具雛形,87個城建項目完成投資68.3億元,“十大城建”、“十大棚改”在艱難中穩步推進,環城北路建成通車,商丹、商洛兩條城市干線建設進展順利,南秦新區、蟒嶺綠道建設全面啟動,市文化藝術中心、新建商洛中學等大型公共工程加快推進,城市功能日趨完善,聚集作用日益顯現。城鎮建設完成投資34.1億元,縣城擴容提質進程加快,縣域經濟實力大幅提升,沙河子省級重點示范鎮建設走在全省前列,棣花、鳳凰、漫川關、云蓋寺等特色小鎮享譽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集中打造了朱家灣、前店子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示范村,成為幸福商洛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