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坦言之所以隔了這么久才同意接受成都商報記者的采訪,也是因為風波過后,事件本身有些水落石出了,“一開始,大家感覺這簡直比人咬了狗還邪乎,可是占用了一定時間后,大家還是恍然大悟,這還是狗咬人。可能在這個時候輿論冷靜下來,外界才愿意聽我說什么,因為那個時候你沒法解釋,說了也沒人聽。”
替《天下收藏》辯護
這是益智類節目,不希望被詆毀
在這場輿論風暴中,有人質疑,專家僅靠“眼力”如何辨真假?對于這一點,王剛坦誠如果有這樣百分百準確的靠科技儀器鑒定的手段,那這些文物中的“妖精”肯定會馬上顯出原形,“但為什么做不到,因為目前還沒有一個科學儀器能完全代替人們多年來祖祖輩輩看真品累積的經驗。”另外,考慮到節目的節奏和流暢感,王剛說,“幕后的東西不會全都展現在面前,節目一小時不到,全展現的話,那就拖沓了。”而持寶人帶來的“寶物”,其實在錄制節目前,節目組已組織專家篩選和檢驗了好幾輪。
從最先有人質疑節目組砸掉的九成都是真品,再到有上過節目的人出來宣稱自己的“寶物”就是真品,最后干脆還有觀眾和知情人士爆料說,節目組的贗品就是去北京潘家園淘來的,質疑聲一浪高過一浪。王剛說,“怎么評是人家的事情,而且一開始并不是針對這個事情,開始就是因為把真的砸了,還去展覽。這無疑相當于是殺人啊。可過了兩三天,覺得邏輯事實不對,那你不是殺人是搶東西了,后來一想又不對,那一定是你偷東西,最后就是你撿了東西不去還,總而言之就是你錯了,這還有完沒完?”
王剛強調,《天下收藏》就是一個益智類節目,只是寓教于樂,“如果通過詆毀,把欄目弄沒了,那很多人就彈冠相慶,證明了我們絕大部分藏友的收藏是真的。有這樣的專家把大部分民間收藏都鑒定為真的了,暗中歡騰啊。這不是飲鴆止渴么?”
事件回放>>>
今年5月,《“假”如這樣———真“假”藏品對比展》在首都博物館(微博)開幕。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委員會主任姚政、中國管理科學研究學術委員會文物鑒定專業委員會主任寧玉新等專家看完展覽后,認為所謂的“贗品”百分之百都是真品,有10件以上是國家二級以上珍貴文物。一時間關于“天下收藏”欄目和王剛“砸錯文物”的新聞鋪天蓋地。8月21日,北京市新聞辦官方微博“北京發布”發布消息稱,經北京市文物局組織專家鑒定,所有被砸“文物”都是假的。
記者手記
混圈子,良心很重要
“砸寶門”風波最終在“北京發布”的一條辟謠微博中基本告一段落,但或許還有余音。最終在風波趨于平靜的時候,王剛選擇了發聲,原本他以為就聊個15-20分鐘,沒想到跟記者一聊就滔滔不絕一小時。
在“砸寶風波”最熱鬧的時候,記者曾向王剛約過一次采訪,只是王剛以“在外拍攝節目,分身乏術”為由婉拒了。起初我還以為王剛的這個理由只是個托辭,后來上網一查那段時間他確實在各地奔波。在大連做活動的時候,他婉拒了現場記者的采訪,只是到了廈門的一次演講活動時,他說沒想到媒體會坐在下面,于是只好就此說了幾句。
王剛同意采訪其實算是巧合,我剛好在北京,他在回復我的短信中也稱,只有9月1日下午2點半到4點有時間,“如果可以,我再告訴你地址”。考慮到收藏專業性較強,文字采訪容易出現疏漏與偏差,王剛在短信中還有一個“不情之請”:“成稿后請務必發過來容我一閱再發。”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王剛,在跟他的短信交流中,感覺他處處透著一種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