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由于日光晾曬受場地、天氣等條件的限制,有茶廠為了多產,采用了烘干機高溫烘干的方法,這樣制作出來的普洱茶并無收藏價值。“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壓制茶餅、茶磚時,應用傳統工具——石模,這樣壓出來的茶餅寬緊恰到好處。”潘堅告訴記者,市場上常見到以鐵模壓成的茶餅,由于壓得太緊太實,沖茶前只好用錐子或普洱刀來翹,這樣的被壓得太緊的茶餅會影響后發酵效果。
辨別陳茶贗品可“按圖索驥”
據了解,隨著普洱茶收藏在全國的盛行,普洱茶收藏領域里也出現了不少贗品。最為常見的是“虛報年齡”,把10年期的茶說成20年的,把20年的茶說成50年的。而更為惡劣的則是,用化學藥品做舊茶、發水暴曬快速造“陳茶”等。業內人士認為,一般30年以上的老茶,要確認茶品,按圖索驥是最好的辦法。鄧時海所著的《普洱茶》,收錄了大多數茶品,購買時仔細比對品相、重量、外觀、形狀,最為直接。
“追求老茶要量力而為,一般來說,普洱熟茶自然陳放4~5年,即可以達到較佳飲用口感,而普洱生茶一般需要自然陣放7~8年。”潘堅如是說。(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