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消息說,曾被評為“2010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內蒙古通遼市哈民史前聚落遺址新出土40余件精美史前玉器,其中,獸首匕形器、方形玉璧在此前的同時期史前遺址考古中從未出土過,屬新器類。
曾因出土大量非正常死亡的人骨遺骸而轟動一時的哈民史前聚落遺址,已經結束了第三年的考古發掘。據了解,本次發掘的亮點為出土的精美玉器,均發現于房址內,種類有璧、雙聯璧、掛件、勾云形玉佩等。這些新出土的史前玉器選料講究、種類繁多、器形精美、光彩奪目,其中一些玉器種類在此前考古發掘中并未發現,屬新器類,是研究史前玉器不可多得的重要資料。
專家說:“遺址發現的玉器多出土于人骨附近,大部分佩戴在人身上,其中大部分玉器為禮器,也可能為某種身份的象征。”
此外,哈民史前聚落遺址出土的陶器最主要的器型有以“麻點文”為特色的筒形罐、壺、缽、盆等,多數成組出現。據了解,“麻點文”紋飾也是哈民遺址獨有的發現,此前考古發掘中從未發現。
哈民史前聚落遺址位于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舍伯吐鎮,介于大興安嶺南麓與松遼平原之間,年代距今約5500年。(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