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目前仍是鐵路系統的宿舍。對于是否會騰退以及以后如何保護的問題,東城區文委暫未回應。
當年憑口述記錄掛牌
據媒體報道,1985年認定此處為梁啟超故居,也是基于對梁氏后人的口述筆錄。據報道,時任東城區文管所所長的譚伊孝找到了這位梁氏后人并做了口述記錄。現在譚伊孝已故,有關北溝沿胡同23號掛牌的檔案,文管所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已交給東城區檔案館。
文管所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時調查時,資訊不像今天這樣發達,信息非常有限,調查確實存在著實際的困難。
對于認定出現偏差的歷史原因,東城區文委昨天未予回應。□相關新聞
多處名人故居境地尷尬
北京文物部門相關資料顯示,北京目前存有元代以來的名人故居1500余處,其中絕大多數尚未認定為文物保護單位。城內現有的308處較為知名的名人故居中,保護較好的只有74處,不到總數的四分之一。北京現有掛牌保護的國家級、市級、區級名人故居31處。它們中有10座對社會開放,有20座保存狀況較好,但仍有11座為不合理使用,保存狀況堪憂,有的已成為建筑格局面目全非的居民大雜院。
侯寶林故居
無工人看護暫停開放
8月13日下午,侯寶林故居的防盜門大門緊閉,門口寫有“內部裝修,停止參觀”的告示。東四頭條的居民表示,侯寶林故居已經很久沒有開放參觀了。
東四二條社區負責人王書記介紹,侯寶林故居為面積三四十平米的南房,里面有一尊侯先生的坐像,墻上掛有演出照片。此前里面曾擺放有鄰居的家具,但目前已被拉走。“街道將故居的鑰匙給社區,社區委托了一名低保戶負責衛生、開門,有人來參觀,就由他帶著”,王書記稱,去年底,這名低保老人不幸離世,社區便將鑰匙交還給了街道。
13日下午,東四街道李正鳴書記帶領施工工人前往故居。他介紹,故居的產權仍為侯家所有,但免費供市民參觀,相關的修繕則由街道負責。“去年7·21大雨,故居的房頂都塌了,后來斷斷續續供人參觀,目前,我們準備進行招標,整體大修。”李書記稱。
宋慶齡故居
無經費整體大修
宋慶齡故居位于西城區后海北沿46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筑風格古樸,環境優美。下午5點多,已近閉館時間,但仍有不少游客流連忘返。工作人員介紹,該處旺季時有千余游客前來參觀,日常則穩定在兩三百人。
故居辦公室負責人表示,“這里不僅僅是名人故居,還有很多明清時期的寶貴建筑”。他稱,故居內的明清建筑需要每年進行修繕,每四五年則至少應進行一次“中修”。但因經費問題,故居申請的維修專項經費常常得不到審批,建筑墻面、長廊房頂、水邊基石等受損后,只能使用日常運營的經費。
他稱,故居已有多年未進行整體大修,而目前十分需要進行大修。為此,他們已多次申請2000余萬的資金。
蔡元培故居
企業資助盼大力宣傳
位于東城區東堂子胡同75號的蔡元培故居,2011年被評定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作為紀念館免費對外開放,游客登記信息后就可以免費參觀。在蔡元培生平展室里,墻上的展板通過圖文展示了蔡元培的生平事跡,而蔡元培的著作以及其他展品則被陳列在幾個玻璃柜中。展室內還為游客安裝了空調和電扇。生平展室隔壁是蔡元培的書房和臥室,門均上鎖,需隔玻璃觀看。工作人員介紹,書房和臥室的擺設并非原貌,而是工作人員找到同時期的家具物件布置而成。臥室外,有一尊蔡元培的等身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