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高青縣花溝鎮陳莊村附近有一處西周時期文化遺跡,其發掘曾引起全國性轟動。它,就是獲評2009年“國家文物局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社科院六大考古新發現”的陳莊西周城址。一座沉睡地下3000年的古城,是否會改寫歷史?它是齊國的一座城邑,還是建國初期的都城營丘?它與姜太公間到底有何聯系?這一系列謎團或將在今天揭曉。
日前,中國·高青甲骨學暨高青陳莊西周城址重大發現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高青開幕,來自海內外100多名研究商周文化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將為陳莊西周遺址的形制和價值作出估價,一系列謎團或將于今日揭曉。
城址簡介
高青陳莊遺址是在南水北調東線建設過程中發現的,位于高青縣花溝鎮陳莊村東南,總面積約8萬至9萬平方米。陳莊遺址的發掘從2008年10月開始,截至目前,發掘面積近9000平方米,發現西周早中期城址、西周貴族墓葬、祭壇、馬坑、車馬坑等重要遺跡,出土大量陶器及較多的骨器、銅器、玉器等珍貴文物。
中國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學勤等專家認為,陳莊西周城址為還原早期齊國歷史原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對研究中國祭祀文化及早期齊文化具有重大意義。2010年,經國家文物局、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同意,對該遺址實施原址保護,南水北調繞線而行,為此增加投資2億多元。
陳莊西周城址的具體地位和歸屬難以定論,成為西周考古研究上的一大難題。
疑問待解
謎團一
是普通城邑還是都城營丘?
(不少專家認定,這座西周古城是齊國的都城營丘。但這一結論還存在爭論。)
我國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王金鈴先生在其所著的《齊賦》開篇寫道:“齊者 ,周之封國也。首公呂尚,初都營丘,地跨海岱,族居爽鳩,前姜后田 ,歷世八百載。”據了解,營丘,是姜太公創建齊國時的都城,也是齊國的第一個都城,營丘建都,奠定了齊國800年的歷史,但營丘的具體地點到底是在哪里,歷來有很大爭議,一直以來沒有定論。
有關營丘的具體地點,有專家認為,營丘是臨淄的前身。從《漢書地理志》記載“營丘即臨淄也。”《史記齊太公世家》也記載,封師尚父于營丘。從各種正史的記載 ,可見營丘就是臨淄。據了解,姜齊曾二次遷都,一次是遷都于薄姑(現在的博興),第二次遷都是獻公將都城遷回臨淄。酈道元的《水經·淄水注》有記載 。從史書的記載營丘就是臨淄。
古城遺址被發現后,引起了國內考古界的高度關注,國家文物局、北京大學(微博)、社科院的專家學者都先后前來進行了實地勘察,有不少專家認定,這座西周古城是齊國的都城營丘。但這一結論還存在爭論。究竟,陳莊西周城址是否齊國都城營丘,今天或將揭開謎底。
謎團二
古城城址和姜太公有何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