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楠是在墨汁里泡大的,他的讀書生涯與書法幾乎同步。書法像固定的家庭作業,一寫已經30多年,似乎這一生也放不下了。人的興趣與追求相關,丁楠最幸福的回憶沉浸在墨染的時光里。從上世紀70年代到現在,這個書法癡人練字的紙累計已有3噸。他說,他要感謝長髯公,因為他的一句話,讓自己收獲到了追求藝術的無窮樂趣。
練書法
紙張練了一拖拉機
丁楠出生在南京長江邊偏僻的村莊。8歲時,春節前一天,他隨父到集鎮買年貨,一位在現場揮毫賣春聯的老人吸引了他。
老人白發白胡子白衣服,手中毛筆揮動,紅紙上跳出一個個漂亮的字。排隊等候的人與圍觀者發出嘖嘖贊嘆聲。丁楠初次看人寫書法,飄逸之人,靈動之字,陶醉了他。他問寫字老人,我怎樣可以變成和你一樣的書法家呢?老人似認真又玩笑地說,寫一拖拉機紙就成書法家了。
這事以后,丁楠對書法著迷了,開始想方設法買帖臨摹。那時家里窮,他買不起紙,就把家門口當凳子用的長青石當成練字本。看著他執著的勁,家里人還到處收廢報紙給他練字。
此外,每逢春節,丁楠都要去賣春聯的集市中找白胡子爺爺,想請他指點一下,可尋覓許多年,那位老人始終沒出現。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丁楠寫字寫成十里八鄉的“小秀才”,哪家有個紅白喜事,都喜歡找他寫個對聯。二十歲時,他參加某國企宣傳員招考,因一手“楷行草隸魏”的書法展示,讓他從數十位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成為企業宣傳部門的骨干力量。自此,更堅定了他的書法藝術研究與探索。
丁楠說,他婚前清理堆在雜屋里練字的舊報紙及廢紙時,驚奇地發現居然真能裝一拖拉機,足足有2噸,賣了好幾百塊錢。他說,白胡子老人的話,讓他在書法長時間練習中,既收獲到藝術帶來的無窮樂趣,也收獲到社會各界的許多褒獎。他成為全縣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的第一人,書法作品參加了全國文聯、全國書協等各類書展數十次,還獲得中國文化部全國第十二屆“群星獎”,江蘇省第六、七、八屆“五星工程獎”,南京市政府第五、第六屆“市文學藝術獎”等等。
為“情”所動
“浪費”也是一種幸福
丁楠說他對書法癡迷,在追求書法藝術的路上,他購買藏書及購買書法用具的費用每年都在萬元以上,而為藝術他還鬧過不少笑話。
結婚那會,丁楠受未婚妻委托,去城里辦結婚用品,沒有想到這個書法癡人卻演繹出“三進石城”的故事。當時月工資僅百元的他,第一次帶了200多元錢進城,途經古籍書店時,忍不住一頭扎進去,捧回一堆書法理論書籍。遭未婚妻抱怨的他,第二次進城帶了300多元,不想走進了新華書店,又把辦正事的錢捐獻給了藝術。不得已,第三次在未婚妻陪同下才把正事給辦了。
宣紙誠可貴,藝術價更高,只要有人求,絕不可“算小”。丁楠說,他是個性情中人,寧傷鈔票不傷感情,每年為求墨寶的朋友們要寫贈300幅字,一年要花費掉萬元。
此外,他每年都會參與街頭為百姓寫義務春聯,會有選擇地參加一些公益性書畫捐贈活動等。他說,看到自己的作品成為饋贈的高雅禮品,他是快樂的。因為,他在傳承和弘揚民族瑰寶的同時,也會獲取更多追求健康生活帶來的幸福。(金陵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