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省城居民王先生來電反映,自己周末帶著孩子去政務區安徽博物院參觀,發現一些古代文物的名字很生僻,不僅孩子不認識,自己也不會讀,而且旁邊沒有注釋。
根據王先生的指示,記者來到博物院商周文明展示廳,墻面上有幾塊大幅標牌,對展示的商周文物進行了綜合介紹,而每件文物旁邊也都有小的展示牌,上面有該文物的簡介以及中英文名稱介紹。
經過觀察,記者發現,該展廳的文物名稱中包含了不下20個生僻字。雖然在大幅標牌上,對這些生僻字都有所介紹,可在小展示牌上卻沒有標明讀音,只是在英文介紹中用沒有音調的漢語拼音代替了英文。例如一件西周文物名為“公卣”,英文注釋中僅僅寫著“GongYou”,這樣市民僅僅知道第二個字念“you”,卻不知道實際上這個字應該念第三聲,音同“有”,而其他生僻字也大多存在類似情況。
“看英文,大概知道這些字念什么,卻不知道該念第幾聲。 ”正在參觀的市民劉先生表示,這些文物都是珍貴的遺產,希望能在旁邊加注拼音。
隨后,記者將情況反映給博物院。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沒有接到過類似反映,“旁邊大幅標牌上有介紹,就沒有在小牌子上再次標注了。對于市民的反映,他們會考慮今后加以改進。”(中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