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廣州市民興沖沖地將一件“市值20萬元”的飄藍花翡翠手鐲送到廣東省地質(zhì)科學研究所珠寶玉石鑒定中心,沒想到檢驗結果卻是玻璃仿制品。
看到這只飄藍花翡翠手鐲時,廣地珠寶總經(jīng)理侯舜瑜就覺得有點奇怪:“但實在太像了,不敢貿(mào)然下結論,于是送到鑒定中心一檢驗,果真就是玻璃仿制的。”這讓從業(yè)三十多年的侯舜瑜非常意外:“玻璃仿翡翠一直都有,但一般仿的是滿綠的翡翠,沒想到現(xiàn)在工藝進步到連飄藍的效果都做得出來了,而且這么逼真,一個不留神連行家都能給騙了。”幾位行家一估價,如果這件飄藍花翡翠手鐲是真的,市價可達20萬元左右。但玻璃制品的成本價可能也就20元左右。
侯舜瑜告訴記者:“用加顏料的玻璃原料仿制翡翠的工藝自古有之,這樣制成的器皿或手工藝品叫‘料器’,在明清時代已很盛行,只不過以前的制作工藝肉眼就能分辨。之前有市民將一件清代的掛件送來鑒定中心檢驗,一看很明顯就是出土的東西,但一檢驗,卻是清朝年間用玻璃仿制的翡翠,這種沒多大價值的老東西最容易讓人上當受騙。”(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