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瘋漲:
真是危險的行當
隨著玉雕商業化的進程,玉器買賣重材質而輕雕刻,被冷落的玉雕工藝落到了有價無市的尷尬境地??稍O計是關鍵,為了很好地完成一件作品,他一般要花費一年半載。
更要命的是,材料費加人工等成本費用,一件作品作價起碼在幾百萬元,但市場上沒人識貨,都覺得貴,有時候連原料都買不了。高兆華直言石頭的瘋漲是行業的悲哀,結果,玉雕越來越往高端走,和百姓生活隔得太遠,變成博物館櫥窗里的觀賞品。
要自己投錢,還要自己生產,“真是危險的行當”。采訪中,他始終自嘲是一個窮光蛋,“我從來不買車,買了,錢就不夠(買料)。”
精品很多:
《日月同輝》能值30億元
2010年亞運開幕前,一件2億元身價的廣州玉雕引發全城矚目,這就是高兆華和7個徒弟用累計超過14000小時完成的《日月同輝》,獲得了“廣東省第四屆民間工藝精品展金獎”。
《日月同輝》分為“九龍環”、“五環”和“嫦娥奔月”三部分,一次性雕琢在一塊長寬約62厘米、厚約9厘米的黃龍玉原石上。“九龍”的雕刻,高兆華借鑒了城市雕塑的風格,九條玉龍如騰飛在廣場之上。“嫦娥奔月”則采用了反雕法,最薄之處只有0.6毫米。“五環”是由五個空心環組成的,造型靈感來源于“渾天儀”。讓人驚訝的是,高兆華居然覺得2億元少了,“30億元才是它最理想的價值。”
高兆華希望在有生之年做出幾件還沒來得及做的絕活,“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藝術頂峰在哪里。”其中之一,就是要做出二十幾層的玉球。
知多D:
叫得上名號的大師微乎其微
廣州玉雕汲取了竹木牙雕工藝和嶺南文化的獨有內涵,以雕法細膩、花色繁多、輕靈飄逸、玲瓏剔透而見長。
廣州玉雕第一個輝煌出現在清初,各地能工巧匠集中到廣州,民間玉器生產蓬勃發展,出現了行會組織和學師制度,大小商戶達4000多家。建國后,南方玉雕廠是鼎盛時期的象征。當下,全國玉雕行業有數百萬人,但絕大部分人從事玉器買賣和小件制作,叫得上名號的大師微乎其微。(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