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明確農村黨支部的重要地位。農村黨支部是黨在農村最基層的組織,是村級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是黨聯系廣大農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實現黨對農村工作領導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農村黨支部的重要地位,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貫徹黨的政策中,農村黨支部始終處于主導地位。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上級安排的各項工作,都要依靠村支部去組織群眾,發動群眾,通過咱們的宣傳教育,向群眾解難釋疑,理順群眾情緒,化解社會矛盾,這樣才能使黨的政策、使上級的決策被群眾理解。同樣的,黨的方針政策在貫徹落實中存在哪些問題,群眾所反映的各種意見和建議,也要通過村一級集中起來,反映上去,從而使上級組織能夠及時了解群眾的情緒,做出正確決策。這一點,我想大家是深有體會的。二是在發展農村經濟中,農村黨支部始終處于中心地位。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咱們村黨支部既是領導者、決策者,又是組織者、實施者。怎么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目標規劃,發展主導產業,增加集體經濟,加快新農村建設等等,都需要村黨支部做出正確的決策,并且帶領群眾去組織實施。三是在維護社會穩定中,農村黨支部始終處于前沿地位。村黨支部直接面向群眾,接觸群眾,處于各種矛盾的焦點上。農村日常工作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矛盾,首先需要村黨支部去引導、去調處、去化解。大到村上發展的宏觀規劃,小到雞毛蒜皮的民事糾紛,村黨支部都無法回避。“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干部”,在群眾的心目中,干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代表著黨的形象。村干部辦事公道、作風正派、不謀私利,就能帶領群眾走致富道路,就會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就會激發人民群眾對黨的擁護和愛戴之情;否則,就會損害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影響黨群關系,甚至引發各種矛盾,危及社會安定。
第三,明確新形勢下農村黨支部面臨的新挑戰。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村級黨組織建設面臨很多新情況、新課題。一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農村經濟結構多元化、組織形式多樣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農民生產經營的自主性日益增強,新的經濟組織日益增多,農村勞動力在產業間轉移和地區間流動越來越頻繁,離土離鄉、經商務工的農民包括農民黨員越來越多,流動黨員管理難的問題日益凸現。二是隨著農業生產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生產方式,組建專業協會,發展“一村一品”,促進農民增收等新形勢新任務客觀要求農村黨支部順應發展潮流,改進領導方式。尤其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對我們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很大影響,很多出口導向型企業停產倒閉,大批農民工返鄉。農民工返鄉以后干什么,怎么引導,怎么培訓,怎么創業,我們村黨支部要思考這一問題。面對新形勢,農村黨支部傳統的設置形式、工作方法,以及黨員教育管理的方式,都要進行相應的轉變或調整。如果還習慣于過去那樣“吹哨子”、“喊號子”,搞強迫命令、組織干預,就容易引發一些矛盾沖突,農村基層黨組織三力作用難發揮成為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三是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惠民政策的實施,國家、集體和農民的利益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要求各級黨委政府樹立以法執政、科學執政的理念。但在一些基層干部身上,仍存在“老辦法不頂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管用”,不知道“該干什么、該怎么干”的問題。四是隨著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形成,怎樣全面學習領會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怎樣促進發展,怎樣體現以人為本,怎樣做到全面協調可持續,如何統籌兼顧?這就要求村級黨組織切實轉變思想觀念,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多思考,多探索,多總結。五是隨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扎實推進,和中央擴大內需政策的全面落實,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歷史性機遇。農業和農村工作總體上進入了“以城促鄉、以工助農”的嶄新歷史階段。這一階段里,農村經濟正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向轉變,傳統的鄉村社會正在朝著民主、法治的農村社會演進,傳統的農民正向著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現代農民轉變,農村的發展正進入一個充滿活力的內需推動和強有力的外部支持共同作用的發展時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村級黨組織必須更新觀念、強化功能、改進方法、提高能力,更好地發揮作用。總之,這一系列新變化要求村級黨組織,必須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切實遵循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努力適應農村改革發展新形勢,充分考慮廣大農民群眾的愿望,著力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全面發展;必須要強化組織管理、教育引導和服務協調這三方面的功能,團結帶領農民群眾共同奮斗;必須要改進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善于通過啟發教育、民主協商、示范引導等方法推動農村工作開展,自覺運用法律手段、經濟手段、政策手段解決農村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必須提高領導能力,提高農村基層黨員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本領,提高村級領導班子特別是黨支部書記統攬全村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