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設依法行政機制,為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保證
建設機制是最重要的事,也是最難的事。機制一活天地寬,我們努力建設好依法行政機制,為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保證。
(一)建立健全責任機制
明確各級行政機關的行政首長和一般公務員的責任,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做到出現苗頭提前追,及時排查重點追,違紀案件從嚴追。一是落實決策責任。制定了《鎮安縣人民政府重大決策追究制度》,堅決杜絕行政決策中擅權、專斷和濫用權力的現象,防止"用人一句話、花錢一支筆、決策一張紙"的問題。建立決策責任追究機制,嚴肅查處超越法定權限、違反法定程序決策行為,對因決策失誤給國家、集體和公民造成重大損失的,依法嚴肅追究決策者的責任。二是落實執法責任。嚴格執行行政執法主體資格制度,依法對294個執法事項進行清理界定,明確執法主體,凡是有委托和授權的要向縣政府報告,并向社會公示,否則,就是越權執法。實行行政執法人員資格制度,取得《陜西省行政執法證》是從事行政執法的唯一條件,"凡進必考",我縣已有803人通過了省法制辦組織的行政執法資格考試。三是嚴格'責任追究制度。3年來、對城建違法放線及重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的15名責任人依法追究了行政責任和法律責任。
(二)建立健全監督機制
深入貫徹《陜西省依法行政監督辦法》,建立多渠道監督體系。加強對規范性文件的備案監督。管住"紅頭文件"。建立規范性文件發布前的論證制度、法制審核制度、公布生效制度,發布后的備案審查制度、發文目錄督查制度、備案審查分析制度、定期清理通報制度,形成完整的備案審查制度體系。實行規范性文件網上公布查詢制度,對縣政府發布實施的規范性文件及鄉鎮、部門報送縣政府備案的規范性文件,一律在網上公示,否則,不得作為執行依據。加強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認真貫徹行政復議法及實施條例,堅持便民、利民、為民的原則,暢通復議渠道,綜合運用書面審查、實地調查、聽證、和解、調解等手段,力爭案結事了。3年來,辦結行政復議案24件,息訴13件,息訴率54.2%。積極建立復議信訪協調制度,加強行政復議機關和信訪部門的協同配合,共同調查處理,調解糾紛,化解矛盾,確保一方平安。
(三)建立考評獎懲機制
進一步完善了《鎮安縣依法行政量化考核辦法》,變年度考核為日常考核,變被動考核為主動考核,加強考核工作的組織和管理,提高考核依據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注重考核結果的使用,對于年度積分位于前3位的鄉鎮、前5位的部門,縣政府頒發流動獎杯;對連續三年獲得流動獎杯的單位,縣政府頒發固定獎杯。對執證人員證件實行"紅、黃、綠"卡管理。
三、夯實依法行政基礎,為又好又快發展創造條件
依法行政最基礎的工作,一是干部的知法懂法問題,二是培養高素質的法律工作隊伍問題,我們把這些工作作為基礎的基礎來抓。
(一)嚴格干部學法制度
我們建立了領導學法制度,定期開展法制專題講座,縣政府常務會議集體學法堅持每兩月一次學法制度,做到學法的計劃、內容、時間、人員、效果"五落實"。加強在干部使用、提拔過程中法律知識和法律素養的測試,在公務員隊伍中形成崇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圍。
(二)培養高素質干部隊伍
工作之基在于人。擔當依法行政工作重任,需要一支領導放心,遇事留心,工作用心,辦事細心的法制隊伍,把政府法制辦建成政府工作的參謀部、智囊團是我們工作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