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全國雙學雙比先進個人、省優秀共產黨員李彩鳳
商洛日報 雷超鋒 郗 湛 張希鋒
14年,說長也短,似乎昨天才上任村書記,有太多的事還正在努力;
14年,說慢也快,曾經的小樹苗已長成一棵棵大樹,沉甸甸的核桃果子壓彎了枝頭;
14年,說苦也樂,三分之二的貧困戶華麗轉身,收入翻了20倍……
5月14日,在商州區先進模范人物事跡巡回宣講首場報告會上,陳塬辦事處上河村支書李彩鳳為大家講述了一個個艱辛故事。短短15分鐘的報告,掌聲連連,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最大的收獲:苦過累過傷心過,只求百姓認可、組織認可,死了留個好名聲
2000年,李彩鳳高票當選村支書。重重的擔子落在了她的肩上。
“那時,沒有辦公場所、村集體沒有一分錢,打架斗毆、封建迷信、聚眾賭博成風,村容村貌相當落后。”上任伊始,她就冥思苦想找出路——地上沒資源,地下沒礦藏,種植核桃行不行?
土質適合,環境不錯。再說,毛主席過去都批示過,每戶種一升核桃。
充分論證后,村委會敲定了依靠種植核桃來改變落后面貌的發展思路。然而,這一想法剛一傳出,村里頓時炸開了鍋,群眾千萬個不同意!
祖祖輩輩都種莊稼,種啥核桃哩?簡直是胡鬧!
有人毒死了她家的狗;從外面把她家大門鎖上,用車偷走掛在屋外面的玉米;有人砸碎她家的窗戶玻璃……
喊破嗓子,不如做個樣子。她個人出資購買書籍,說服黨員帶頭栽植核桃,跑東走西給群眾算賬,做群眾思想工作。
1戶點頭了,2戶同意了……當年,栽植核桃349畝;第二年500畝。
3年后,溝溝岔岔、山山峁峁,到處都栽滿了核桃樹。
3.3萬棵核桃樹苗茁壯成長起來后,有些群眾又后悔了,就自己掏錢買樹苗,買書籍,跟上步子,趕上來了。當初對發展核桃產業提出反對意見的王侃平,現已成了當地有名的核桃產業大戶和技術骨干。
一個“爛攤子”成了百強村:栽植核桃1600畝,核桃加工廠資產100多萬,群眾收入由560元增加到11462元,372戶群眾擁有摩托車300多輛,從事第三產業的機動車50多輛,300多戶蓋起了新房,20多戶購買了私家車,大部分家中都有電腦、空調、太陽能。村支部成為市區的標桿支部,連續9年被辦事處評為雙文明先進集體,各級各類表彰獎牌也掛滿了村黨員活動室……
窮根不除,威信難樹。李彩鳳說,只有這樣,群眾才會認可,組織才會認可,即使死了之后,都會留下一個好的名聲。
最大的感悟:作為一名黨員,只要真心付出了、做到了,百姓就會真心對你
作為省優秀黨員、省三八紅旗手、省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多年來,李彩鳳以合作社為龍頭,組建專業技術隊,狠抓技術科管。多年來,聘請核桃專家到村授課、現場指導,開展技術培訓40多場次,參訓人員達到3000多人次,90%的群眾基本掌握核桃綜合科管技術。
為使周邊群眾得利,專業技術隊成員還到全省各縣區進行高接換優、整形剪枝技術指導,每人每年僅此一項收入兩萬元以上。
現在,上河村戶均栽植核桃4.3畝,人均1.2畝,收入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讓我們再一次回顧她走過的歷程——
2006年,成立第一個核桃產業協會;
2008年,建立第一個村級氣象預報服務點;
2009年,組建第一個跨行政區域的核桃產業支部;
2010年,成立核桃產業專業合作社;
2012年,建起集脫皮、烘干、銷售為一體的核桃加工基地,注冊“商河牌”商標,形成以科管、服務、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運營模式,將商洛核桃推向全國;